本文目录一览:
人类会不会在虚拟世界里,感觉是如何被伪造出来的?
我们都知道,虚拟现实技术近些年可谓是发展非常迅速,以至于各地都能看到许多虚拟现实技术体验馆,而此时一个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曾被提出过的问题再一次被人提及,那就是:世界可能是虚拟的吗?
目前有许多人认为我们是生活在一个虚拟世界中,这其中有科技界大佬马斯克、哈佛哲学家特罗姆(Nick Bostrom)以及科学界众多科学家。
其实关于这个问题的影视作品也有很多,比如说《黑客帝国》、《异次元骇客》等等,这些影视作品无一例外地告诉我们,如果人的“感觉”被蒙蔽了,那么根本无法分清什么是虚拟什么是现实,也就意味着感觉将不可靠。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是否就是真实的呢?这些感觉是否可以伪造呢?其实想要知道人的感觉是否可以伪造,首先要知道人“感觉”的本质是什么。
视觉
首先说说视觉,物体反射回来的光,通过瞳孔传递到眼球后面的视网膜上形成图像,然后这些图像被眼睛里的感光细胞所吸收,从而将光刺激转为神经刺激然后传给大脑,大脑再复原出相应的图像,这些图像就是我们看到的东西。
而人眼可见光的波长只是电磁波波长范围的很小一部分,也就是是说还有很大一部分的电磁波是人眼所看不到的,并且不同人眼睛看颜色也是有差别的,甚至人与其他生物看同一个东西也有很大的差别。
这也就是说,每个人、每种生物眼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我们甚至无法确切知道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或许世界本身根本没有颜色。
听觉
物体振动产生声波,这些声波被我们的耳廓所收拢,传送到中耳引起鼓膜震动并传到听小骨,然后这些震动会被传送到内耳,到达内耳之后耳蜗内的淋巴液就会流动,使耳蜗内的听毛细胞运动,将声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这些信号最终到达大脑成为我们听到的声音。
和视觉一样,人的听到的声波频率也有范围,一般介于20HZ-20000HZ之间,高于或低于这个区间的声音人类都听不到。
正因如此,每个人、每种生物对声音的理解也是各不一样,也许世界本身或许没有声音,那只是机械波振动而已,声音只是人的器官以一种抽象的形式感知到了这种震动,或许在其他动物那里,这种震动是不同于声音的体验。
触觉
触觉是接触、滑动、压觉等机械刺激的总称。触觉的本质是遍布全身的触觉神经对压力、温度等现象的一种感知,而压力、温度在更深的层次上其实是微观粒子活动的表象,比如压力,其实是物体表层原子对皮肤表层原子的斥力,而温度则是物体电子活动的剧烈程度等等。
触觉感受器将感知到的信息转换为神经脉冲,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再由大脑对信息进行解析和还原,从而形成触觉。
味觉、嗅觉
舌头之所以能够尝到各种味道是因为舌头上的“舌乳头”,当舌头上的这些“舌乳头”受到相应的化学分子刺激之后,就会产生神经脉冲,这些脉冲经过神经系统传递给大脑,于是我们知道了这个物体的味道。
鼻子想要味道气味,首先要有气味来源,通常是空气中的挥发性化学分子。当化学分子被吸入鼻腔,便与嗅觉受体结合,并改变嗅觉受体的蛋白质构型,产生一连串讯息传递反应,进而活化嗅觉细胞,激发细胞膜上的电位改变,进而产生神经脉冲,然后通过神经系统把电信号传到大脑,于是我们就闻到了各种各样的味道。
其实人类的感觉过程完全可以用电脑来类比,比如说人们用数码相机拍摄了一个景物,然后将这张景物照片放到电脑,电脑根据这些数据控制显示器像素点的强弱形成图像,但电脑其实并没有真正的看到景物,它得到的只是数据而已。
大脑也是这样,大脑得到的都是神经传递的电脉冲数据,所有的一切感觉其实都是大脑根据数据采用某种建模算法想象出来的,这种感知也许根本无法展现现实世界,也就是说世界的本来面目我们根本无从得知。
既然感觉的本质都是大脑对电脉冲数据的建模还原,那么我们是否可以伪造数据,让大脑的感觉系统出错,比如将一张桌子感觉成一个蛋糕,或者直接制造虚假的感觉让大脑陷入虚拟世界无法自拔?经过多年的研究,科学家认为完全有可能。
如果将一个人的大脑整个摘除出来,放到一个营养液缸中,并确保它能正常存活和工作,这个时候,如果把这个大脑的各个感觉中枢都连上密密麻麻的数据线,然后给其视觉中枢传送吃蛋糕的电信号,同时给嗅觉和味觉中枢传送蛋糕味道的电信号,那么这个大脑就会真的觉得自己正在吃蛋糕,是不是细思极恐?
正因为人类的感觉可以轻易的被伪造,并且根本分不清哪个是现实哪个是虚幻,所以一直有科学家怀疑我们生活的世界是虚拟的。
事实上,不仅是人类的感觉能被伪造可以说明世界是虚拟的,一些现实中难以解释或者说根本无法解释的物理现象,似乎也可以说明世界是虚拟的,比如说光速恒定、观察者效应等等。
而理论物理学家詹姆斯·盖茨(Sylvester James Gates)近些年称其研究团队在研究超弦理论公式的时候,这这个公式中发现了可以自动纠错的二进制代码,要知道这种代码现在普遍用于计算机程序中。
人类可能在虚拟世界里面生活,一切是被设计好的?
随着科技水平提高,让大家的娱乐方式有很大改善,比如之前天天去影院变成体验VR,它是一种虚拟技术,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可以通过这项技术,在虚拟世界里打架、坐过山车等等,让人类觉得和现实没有什么区别,唯一的不同是,它不能被人类真实触碰到。
我们体验这项娱乐活动的时候,不能分辨什么是现实和虚拟,让人有一个疑问,是不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生活也是一个虚拟的环境构成的?这个问题的出现,让很多人有点怀疑人生了,是不是我们现实生活早就被人设定好了,我们身临其中却感受不到。
根据了解,美国的一位科学家,在1981年曾经设想过一个实验,名为“缸中之脑”,听起来我们大体就能了解,是不是我们的大脑被放在了一个容器中的,在这个容器中,我们能够进行正常的生活,大脑会不断的运作,后续通过其它的程序线路将大脑和电脑连接在一起,电脑会出现大脑所要传输的信息,最后我们再来观察大脑的反应。
听起来这个实验有点不可思议,难度非常高,没有一个人愿意提供自己的大脑,如果我们把人的大脑提取出来,想要再移植回去又是一件困难的事情,说不定还没能把大脑和电脑连接在一起,大脑就因缺氧出现脑死亡现象,无论是之前还是现在人类的科技都无法达到,所以这个实验一直在科学界流传。
一些人认为这个实验的存在毫无意义,其实通过这个实验我们能思考虚拟和现实的主要区别,他们认为分清楚虚拟和现实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比如只要狠狠的打自己一巴掌,我们能感觉到疼痛,那就是现实,而在虚拟世界是不会感到任何的疼痛。众所周知,现在的手机、电脑包括人工智能都可以通过编写程序来实现的,会不会我们人类也是被其他高级文明编写出来的程序呢?
当然这也有可能的,因为我们人类迄今为止都没有发现其他文明存在的痕迹,或许它们比人类文明要高级很多,使人类迟迟没能找寻它们的存在。人类也要重新思考现实和虚拟世界,如果人类真能突破这一问题,或许可以和其他文明抗衡,当然这一切的想法还有点不现实。
人类有多大概率生活在一个黑客帝国的虚拟世界里呢?
这个问题可能性还是很大的,如果我们生活在黑客帝国那样的虚拟世界,也根本无法判断,这些虚拟世界往往是一层层的嵌套,人类根本无法区分真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边界。
《黑客帝国》这个一看就跟互联网有关系的电影名字背后讲述的是类似于“缸中之脑”的故事,简单来说就是未来人工智能机器人和人类发生了战争,人类战败之后被机器人塞到营养液里考刺激大脑产生的生物电来给机器人提供能源,而营养液中的人类都生活在机器人虚构出来的数字世界中。
黑客帝国作为科幻电影来看无疑是十分优秀的,他带给人类的思考和震撼足以和更早以前的《2001太空漫游》相媲美,但也正是因为黑客帝国太震撼了,因此现实中的很多人都认真思考过自己生活在虚拟时间的可能性。
很明显这种思考是不可能有结果的,因为根本没有办法判定自己是否处于虚拟世界,因此相应的思考也就注定成为了空对空的思维体操,从人类文明的发展速度结合人性来看,虚拟世界对于所有人的诱惑是远远大于现实世界的,因为在虚拟世界中“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我们是否生活在虚拟世界?”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但如果是的话我们只能说这个虚拟世界做的太好了,迄今为止没有出现任何bug。如果不是的话也没关系,因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脑科学的进步,总有一天我们也会掌握脑机结合技术进入虚拟世界,就像《头号玩家》里的“绿洲”一样。
人类文明对自身的数字化是很有可能会发生的事情,我们不妨想象一下未来1000亿人生活在超级计算机中的生活,在那里每个人都能在一念之间生成一个宇宙以及宇宙中的万千生命和万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