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先知》主要讲了什么?
- 2、先知有哪些主要内容?
- 3、《先知》这部电影故事情节是什么?
- 4、纪伯伦的《先知》和《先知花园》有区别吗
- 5、先知们布道的核心教义的内容是什么?
- 6、希伯莱民族的先知是怎样的?
《先知》主要讲了什么?
《先知》是纪伯伦的散文诗,写于1918年。
纪伯伦,黎巴嫩著名的诗人、散文作家和画家。
在纪伯伦的所有散文诗集中,《先知》被认为是他的“顶峰作品”,是他用全部心血浇灌出来的智慧之果。无怪乎被称作是“东方赠送给西方的最好礼物。”纪伯伦在《先知》中是以一位智者、一位“先知”、一位“至高的探求者”的身份出现,要人们去思考“生和死中间的一切”问题,其中包括爱与恨、美与丑、善与恶、罪与罚、工作与逸乐、理性与热情、法律与自由、婚姻与友谊、教育与宗教等等。他要把他所发现的“生活的美”传达给人们,他要把人类的“真我”披露给人们。他自信地掌握了“爱与美’的真理,他发现了“生与死”的秘密。而他所发现的真理,就是他在《先知》的尾声中说的,实际就是“你们意念中所知道的事情”,只不过他又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而已。而他所要披露的“真我”,实际上就是“人类本身所蕴藏的‘无穷性’”,而人们如果能摆脱精神上的一切束缚和枷锁,实现了本身所蕴藏的这种“无穷性”,那人们就会成为“巨人”,人类也就真正得到了自由。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纪伯伦是一个真正热爱着人类、真正希望人类获得自由、从精神上获得解放的人,他是一个向往着人类美好未来的积极人道主义者。纪伯伦希望人类不要再过“在日中匍匐取暖,在黑暗里钻穴求安”的那种动物一样的生活。不要成为眼睛只是盯着食槽的庸人俗子。
《先知》在艺术上充分体现出了纪伯伦的创作风格。它不仅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并且从头到尾全篇都充满美妙的比喻和象征手法。虽然它是富于哲理的散文诗,但人们读起来,却并不感到枯燥。诗人用形象、生动而又优美的语言把许多事物既对立又统一的道理深入浅出的讲了出来,阅读《先知》的时候,深感诗人那些闪烁着智慧和光辉的深邃的思想宝藏,使人犹如深入宝山,俯拾皆是,真是字字珠玑,妙语连篇,从形式到内容,都使人耳目一新,得到美的享受。
纪伯伦前期的小说创作获得了辉煌的成就,促进了阿拉伯小说的发展。他的小说的特点是富于现实性和战斗性,愤怒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专横和教会的凶残。
实际上,纪伯伦的小说也非常接近散文诗,它们并不以情节的安排和性格的刻画见长,而以人物大段的抒情倾诉为特色,通过抒情,反映出一定的社会现实,并对腐朽的旧制度作出强烈的批判。他后期创作的散文和散文诗,主要是表现对爱和美的追求,它们通常都具有深刻的现实内容和强烈的战斗气息,这突出表现在他的反对压迫和同情穷人上面。他在新的时代复活了早期基督教憎恨富人同情穷人的革命精神。他也常常拿富人和穷人生活作鲜明的对比,为孤儿寡妇呼救,为被压迫者鸣不平。由于理想和现实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纪伯伦对于他祖国的人民,是既哀叹他们的不幸,又怨恨他们的不觉醒。
因此,他常常感到自己在人民中间是一个孤独的陌生人,一个没有人理解的先知,加之他在创作的后期,受到尼采哲学的影响,以及受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熏陶,这使他的散文和散文诗不免存在着比较浓厚的宗教气息和渗透着一种忧郁情调。虽然如此,他的作品并不是消极的。他深信黑夜必将过去,光明必将到来。
先知有哪些主要内容?
《先知》内容概述:由于《先知》探讨了26个方面的问题,难以一一道来,只能择其一二,以窥全貌。
《论爱》:在第1节诗中,纪伯伦运用恰当的比喻,刻画了生动的形象,从而讲出了一个辩证的道理:“爱虽给你加冠,他也要把你钉在十字架上。他虽栽培你,他也刈剪你。”爱的力量是巨大的,既给你带来欢乐又给你带来痛苦。
在第2节诗中,诗人提出人们应该追求一种理想的和平等的爱,所以他说:“爱除自身外无施与,除自身外无接受。爱不占有,也不被占有。因为爱在爱中满足了。”只有这样的爱,才能把人引向圣洁,才能使人变得崇高。“如同一捆稻粟,他把你束聚起来,他舂打你使你赤裸,他筛分你使你脱壳,他磨碾你直至洁白,他揉搓你直至柔韧;然后他送你到他的圣火上去,使你成为上帝圣筵上的圣饼。”同时,进一步说明人们要想永远生活在爱的快乐中,那么,一切言行就必须听从爱的指引。
诗的最后一节,论述了“爱没有别的愿望,只要成全自己”的道理。爱,就是无私奉献,同时,也要把握好爱的尺度,“要知道过度温存的痛苦”。只要有爱在你身边,你就会永远幸福,“清晨醒起,以喜飚的心来致谢这爱的又一日”。
《论美》:诗人开宗明义,指出圣洁的美、崇高的美是不能强求的。“你们到哪里追求美,除了她自己作了你的道路,引导着你之外,你如何能找着她呢?”然而,只要我们热爱美、向往美,具有爱美之心,就一定会步入美的殿堂。
诗的中间部分,诗人列举出冤抑的、受伤的人,热情的人,疲乏的、忧苦的人、烦躁的人等对美的理解,都是根据他们特定的处境和心理需要,把美理解成各自不同的符合自己需要的东西,这完全是实用主义的表现。然后诗人说:“实际上,你却不是谈她,只是谈着你那未曾满足的需要,美不是一种需要,只是一种欢乐。”诗人认为:那些形形色色的人们谈论的不是美,他们也不懂得美,美在人的心中,它是灵魂快乐的不竭源泉。
诗人最后说:“在生命揭露圣洁的面容的时候的美,就是生命。但你就是生命,你也是面纱。美是永生揽镜自照。但你就是永生,你也是镜子。”在这里,诗人着重强调了生命本身就是美的道理。
《论友谊》选自纪伯伦的《先知》,它所触及的是读者经常遇到而又需要解决的问题。在友谊里,不用言语,一切的思想,一切的愿望,一切的希冀,都在无声的喜悦中发生而共享了。
《先知》这部电影故事情节是什么?
剧情介绍在1959年,为庆祝一所新成立小学的奠基仪式,一群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封藏在时间胶囊里并深埋入基石之下。但其中的一名神秘的女学生Lucida,似乎听到了耳边的各种私语声,她将 整张绘纸填写上了数排无规则的数字。 时间流逝,转眼到了50年后,一批新时代的学生从地下挖出并开启时间胶囊,来查看里面的内容。之前那位女学生留下的神秘数字信息被其中一位小男孩Caleb Koestler拿到。而碰巧的是,Caleb的父亲、麻省理工学院天文学教授John Koestler(尼古拉斯·凯奇饰演)揭秘了一个惊人的发现,即这些编码信息竟然毫厘不差地预言了过去50年里每个重大灾难所发生的日期、死亡人数和其它匹配数字。正当Ted更进一步地揭开了这个莫名档案的神秘面纱之时,他发现这之中还预示了未来的三件重大要事,最后一件暗示了一场全球规模的大毁灭…… 这部引人瞩目的超自然惊悚片刻画出这个男人在面临周围的混乱,对于宇宙最终秩序的信仰抱有怀疑。在已故的神秘预言作家的女儿Diana Wayland(罗丝·拜恩饰演)和孙女Abby Wayland的帮助之下,John不顾一切地与时间展开惊魂落魄的亡命赛跑,直至最后留给他的是最终的灾难和最终的牺牲。而Caleb和Abby等地球各地的许多孩子也在神秘黑衣人也就是善良友好的外星人的帮助下,逃离灾难,在新的地域开始人类新的文明……
纪伯伦的《先知》和《先知花园》有区别吗
《先知》写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先知花园》是《先知》的续篇,先知穆斯塔法接着回答人们有关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若干问题。我想你看完《先知》,再抛开它,读《先知花园》吧。
先知们布道的核心教义的内容是什么?
在公元前750年至公元前550年之间的第三阶段,希伯来宗教思想发生了一场革命,也称为先知革命。一些能预见未来的人,如阿摩司、何西阿、以赛亚、耶利米等以警告的形式告诫世人大灾难即将发生。先知们布道的核心主要由三种教义构成:彻底的一神论,耶和华是所有民族的神,其他诸神都是伪神;耶和华是唯一的正义之神,世上的恶都来自于人类;耶和华对他的以色列子民的道德要求更高,他要求他们恭顺谦卑。他不太注重礼仪和祭祀,而“唯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正义如江河滔滔。”(《阿摩司书》)
从巴比伦返回家园后的四个世纪是犹太教最后形成的时期,又称后放逐阶段。这一时期最主要的贡献是末世论思想。在波斯人和希腊人的影响下,犹太的思想家们开始关注他们这个政治上弱小的民族在主的世界宏图中居于什么位置。现实的压迫使得他们寄希望于救世主“弥赛亚”的降临。他将复兴犹太民族,重建圣殿,并在世界末日前和平、公正地把对耶和华的崇拜传播到世界各地。当弥赛亚驾着天云而来之时,他将主持“最后的审判”,并使所有的死者复活,来聆听对他们生命质量的判决。而犹太人正是耶和华在人世间挑选出来的选民,他们所遭受到的所有苦难都是上帝的考验。正是这种选民观和末世论思想,以及对弥赛亚的坚定期望,激励着犹太人忠贞于他们的信仰,即使被迫远离圣地,流浪异乡,仍能够坚定地供奉着上帝,创造了并仍在创造着“亡国家而不亡民族、不亡宗教”的奇迹。
希伯莱民族的先知是怎样的?
在《圣经》中,“先知”是指那些获得神召、与神沟通、传达神意之人。
公元前9世纪以前,幼发拉底河至尼罗河流域之间普遍存在着通过各种方式与神沟通、传达神意的人。他们通过占卜、释梦、抛掷圣骰或观察飞鸟坠落、检查献祭动物肝脏等形式来忖度并传达“神意”,解答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疑惑,这些问题小到找寻失物,大到战争的胜负,收获的丰歉。希伯莱民族中也有这样的“占卜先知”。据《撒母耳记》第9章5~9节记载,扫罗家的驴子走失后,扫罗的仆人就建议他拿着四分之一客舍勒的银子去寻求撒母耳先知的指示。当时不仅有“占卜先知”,还存在着“迷狂先知”。据《列王记上》第18章26~29节记载,与以利亚斗法的450名巴力先知狂呼乱跳,甚至不惜用刀枪把身体割刺流血,陷入迷狂以求与神沟通。
先知阿摩司在北国以色列传道公元前11世纪末,随着希伯莱统一王国的建立,这些占卜先知和迷狂先知中的一部分人继续在乡间活动,一部分则演先知们变为专管宗教仪式的圣殿祭司;另一部分则成了国王的宫廷先知。宫廷先知的主要职责是为君王的重大决策提供神意的认可。有时一个国王拥有的这类先知竟达数百人。为保宫廷俸禄,这种先知往往只敢讲顺乎王意的话。但宫廷先知中也有像拿单、以利亚和米该雅那样刚正不阿的耿直之士,他们不畏君主淫威,“不说吉语,单说凶言”。
《圣经》中共收录了16位先知的言论。根据他们著作的长短多少又有了大小先知之分。“大先知”包括以赛亚、耶利米、以西结和但以理4位先知;12位“小先知”分别是:何西阿、约珥、阿摩司、俄巴底亚、约拿、弥迦、那鸿、哈巴谷、西番雅、哈该、撒迦利亚和玛拉基。
这些背负神圣使命的先知从使命的神圣中获得了勇气和力量,他们勇气倍增,敢于无所畏惧地谴责邪恶,宣扬正义;不计个人的荣辱得失去声讨统治阶级乃至整个民族的罪恶。他们持之以恒,历磨难不改其志,处艰辛不改其行。同时,预言天启的性质还蕴藏了另一层功效,一旦预言的部分内容激变为现实,先知的预言便会产生巨大的威慑力,因而先知预言中尚未实现和有待实现的预言就具有了更大的感召力和现实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