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诈骗罪2-3万获得缓刑的几率有多大?
- 2、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初犯判多久呢?缓刑几率大吗?
- 3、一朋友诈骗数额特别巨大(48多万,家属已全部退赔,现已取保候审),判缓刑的几率有多大?
- 4、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主犯未归案,大概判多久,缓刑几率大吗?
- 5、诈骗十万判缓刑的几率有多少
诈骗罪2-3万获得缓刑的几率有多大?
1,可能性有,但不是很大,看犯罪地区,一般2到3万属于诈骗数额巨大
2,缓刑可以回家,不用在看守所
3,差距不大,诈骗主要根据数额量刑,但你应该找律师咨询一下,看看有没有法律上的突破口。要是有的话差距就大了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初犯判多久呢?缓刑几率大吗?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根据情节的严重程度来定,最高可判有期徒刑三年,是不是能缓刑,以及的几率要根据很多个方面去决定。判定罪名是不是严重,需要一定的基础依据,有一些已经被定罪的,甚至都不知道已经触碰了我国法律的底线,这就要看平时的判断,以及对法律的了解程度,不然连自己已经犯罪了都不知道,那就是很无知了。
这种犯罪是根据所做事情的严重程度来判定的,所以也有相应的法律对照,比如:曾给三个、或者是三个以上提供过帮助,甚至金额非常大,达到了二十万元以上的,帮助其犯罪造成了很严重后果的,这都是构成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当然还会有一些其他条款。最后会根据触犯到的相应条列进行判罚,在判有期徒刑的同时,还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经济处罚。
是不是能争取到缓刑,这个不好说,要有很多的方面去进行判断,比如在这场犯罪中参与的程度,最终造成了怎么样的危害,以及犯罪人的态度以及在以前的生活中有没有什么劣迹和前科等,另外就是对这次犯罪的认知程度,是自首还是经过审问才认罪,有没有改过的态度,最终取决于能不能缓刑,是不是符合矫正的条件。
现在网络发达的社会,网络诈骗对于我们来说千奇百怪、防都防不住,那么诱惑也是随之而来,用一些利益的诱饵引诱人参与其中,达到危害社会的目的,所以在生活中一定要擦亮双眼,分辨是不是触碰到了法律的界限,不要因为一些小利葬送了自己的美好人生,毕竟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终究逃不过法网恢恢,我们国家的法律是不允许任何人触碰的。
一朋友诈骗数额特别巨大(48多万,家属已全部退赔,现已取保候审),判缓刑的几率有多大?
判缓刑的几率很小。但需要看犯了那个诈骗罪。我国《刑法》第三章第五节规定了7个涉嫌诈骗的罪名,分别是:集资诈骗罪,贷款诈骗罪,票据诈骗罪,信用证诈骗罪,信用卡诈骗罪,有价证券诈骗罪,保险诈骗罪。
这些罪名的判决刑罚期限都是一致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48万元,属于数额巨大,应当根据《刑法》第五章的规定,判处3~10年有期徒刑,刑期超过3年,不符合《刑法》72条规定的“3年以下可以缓刑”的要求,缓刑几率还是很小。
扩展资料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一条 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可以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在前款规定的数额幅度内,共同研究确定本地区执行的具体数额标准,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备案。
第二条 诈骗公私财物达到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一)通过发送短信、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二)诈骗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诈骗数额接近本解释第一条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法院网-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主犯未归案,大概判多久,缓刑几率大吗?
对于这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我们首先要认定什么是"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八十七条之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为其犯罪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通讯传输等技术支持,或者提供广告推广、支付结算等帮助,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第一款的规定处罚。有前两款行为,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有如下行为会被认定为"情节严重":
(一)为三个以上对象提供帮助的;
(二)支付结算金额二十万元以上的;
(三)以投放广告等方式提供资金五万元以上的;
(四)违法所得一万元以上的;
(五)二年内曾因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受过行政处罚,又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的;
(六)被帮助对象实施的犯罪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如果主犯未归案,可参考:
第十三条 被帮助对象实施的犯罪行为可以确认,但尚未到案、尚未依法裁判或者因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等原因依法未予追究刑事责任的,不影响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认定。
通过以上法律条文,我们可以看出如果触犯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最多会被判三年以下并处罚金,但是具体判多久仍然要根据实际行为进行判别,该罪仍然有很大缓刑的可能,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如果触犯了该罪,应立即前往就近派出所自首,并主动交代犯罪事实,争取从轻处理。
诈骗十万判缓刑的几率有多少
诈骗十万,构成诈骗罪,依法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的量刑,如果没有法定减轻处罚的事由(如未成年人、自首、达成刑事和解),是不可能宣告缓刑的。
法律依据:
1、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11年4月8日起施行)的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和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与“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骗公私财物达到上述规定的数额标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能够依照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的规定酌情从严惩处:
(一)通过发送短信和拨打电话或者利用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发布虚假信息,对不特定多数人实施诈骗的;
(二)诈骗救灾和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济、医疗款物的;
(三)以赈灾募捐名义实施诈骗的;
(四)诈骗残疾人、老年人或者丧失劳动能力人的财物的;
(五)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诈骗数额接近上述规定的“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并具有前款规定的情形之一或者属于诈骗集团首要分子的,理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2、《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罪】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 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 依照规定。
3、《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盗窃、诈骗、哄抢、抢夺、敲诈勒索或者故意损毁公私财物的,处5日以上10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5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