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胶片/imax版与外文原版的区别,在电影院看,谁更好
一、什么是IMAX?
A:IMAX是加拿大的IMAX集团所研发的一种巨型银幕电影。一般商业用35厘米影片为4个齿孔一个画面,IMAX的底片面积有传统35厘米底片之十倍大之多,保存期限也较长。IMAX底片分辨率高,投射至银幕之画质表现亦格外清晰自然,就算在比一般播放35厘米影片之银幕大上十倍之银幕上仍可呈现完美投射,无粗糙颗粒感之鲜明影像使情境更趋近真实。
二、IMAX就是3D立体电影吗?
A:除了一般的IMAX影片之外,IMAX后来又发展出了IMAX-3D以及IMAX-DMR这两种新的技术,所以IMAX电影并不一定是3D立体电影。3D立体电影设计是透过观众所戴之3D立体眼镜分别接收左右眼影像后译解成3D立体的效果。传统的3D胶片技术,将左右眼视觉影像同时存放在同一个胶卷中,,而IMAX 3D技术不仅使用世界最大的IMAX底片,并且使用双胶片分开录制、播放左眼及右眼的影像,使得影像更立体清晰,色彩也更鲜明。
三、哪里买得到IMAX的机器?我想买一台回家当家庭影院可以吗?
A:P3D GT型的IMAX放映机,是IMAX最高等级的设备,目前在亚洲仅有泰国及中国上海、台湾有相同等级的设备。这台投影机单必须保持以每秒24格画面的高速运转状态下让左眼及右眼的视觉影像精准的同步输出,所以稳定性远远超过一般电影放映设备。此外,因为投影影像必须放大14万5千倍,所以机器也必须以最先进的温湿度控制设备来保持清洁。这台机器同时使用两个15000瓦高亮度投影灯,因此需搭配特制的水冷系统来进行冷却,绝对不是一般戏院用电风扇吹一吹就可以散热。
四、IMAX版的商业巨片跟普通的好莱坞商业电影有什么不同?
A:在IMAX影厅上演的《蜘蛛侠3》是所谓的IMAX-DMR电影。IMAX集团花了五年的时间研发这种数字化重制影片技术,以便将一般的商业电影转成IMAX的格式播放。首先,以尽量最大的分辨率扫描每一格35厘米的影片转成数字影像。接着,透过计算机将影像锐利化并将色彩丰富化,以便转成世界最大的底片格式——IMAX。这个系统同时也会将影片的原始音效,转成12,000瓦功率的7.1声道的IMAX环绕音效。与同样强调色彩丰富、影像锐利的数字放映电影相比,IMAX丝毫不逊色。
另解:
IMAX源自英文“Image Maxium”(图像最大化),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影像系统,它集电影技术之大成,拥有最大的银幕、最清晰的图像、最高的精密度、功率最强的放映设备以及最高级的六声道多喇叭音响系统。IMAX在被誉为“电影的终极体验”,因为在看IMAX电影的时候,不仅是用你的眼睛在看,而是纵容全身的感官欺骗自己——七层楼高、20多米宽的超大屏幕、水晶般清晰的画面、极逼真的六声道加超低音音响,你会觉得自己顿时变成《变形记》里那只大甲虫,真实与虚幻的界限模糊了:你与各种硕大的细胞一起浮游在一个人的身体里;你就站在冰雪覆盖的南极洲之巅与企鹅一起吹冷风;你刚刚潜入深蓝的海底,一只海豚从你手上游过;你漫步在白垩纪原始森林中,张牙舞爪的恐龙舌头几乎舔到你的脸上……
如果仅止于此,IMAX电影大概和娱乐城里的动感电影,或者天文馆的球幕电影没什么区别,最多不过是过往游客满足一下好奇心的调剂品,不可能吸引人们长久的兴趣。IMAX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它开发的数码深化处理技术(DMR)能够将普通的35毫米胶片转制成IMAX版本的70毫米胶片,从而能将好莱坞大片搬上无以匹敌的超大屏幕而丝毫不损坏其“水晶般”的画质。尽管这种技术才刚刚成熟,转换出来的影片也只有《星战前传》、《黑客帝国》、《蜘蛛侠II》、《哈利·波特3》等寥寥数部,而且转制价格高达200万美元,但已经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使30多年来一直偏安于博物馆、科技馆、天文馆、海洋馆、主题公园等科普教育机构的IMAX电影在近几年迅速汇入好莱坞的主流电影圈。因拍摄《泰坦尼克号》而名动天下的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甚至发出了“未来的五六年里,IMAX影院将逐步取代传统影院”的盛世危言。
不过,对于大部分好莱坞片商来说,SONY公司副主席布莱克的话可能更符合他们对于IMAX的立场。“当你手头有一部像《蜘蛛侠II》这样的电影,如果你不把它转换成这种无与伦比的IMAX格式来让观众们欣赏,那是一种惊人的浪费。”如今好莱坞拍摄《黑客帝国》、《哈利·波特》之类大片动辄投入上亿美元,200万美元的转制费相比之下并不高。而且由于大片片源的加入,IMAX院线正显示出惊人的票房潜力,前段时间正在上映的三维动画大片《极地特快》虽然在普通院线的竞争中败给了《超人家族》,但却在IMAX院线创造了票房奇迹,一周之内在59个IMAX电影院创造了300万美元的票房佳绩。受到《极地特快》票房的鼓舞,福克斯的下一部动画大片《机器人》也将在IMAX影院全线上映.
IMAX是什么意思?
IMAX(全称:Image MAXimum),意指最大影像,为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底片更大和更高分辨率的电影放映系统。IMAX是大格式及需在特定场馆播放的影像展示系统中最为成功的。
IMAX由三名加拿大人发明:Graeme Ferguson、Roman Kroitor及Robert Kerr。由于在1967年于蒙特利尔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中,他们的多投影机式大银幕投影系统出现不少技术问题,促使他们设计单投影机、单摄影机式的新系统。首部IMAX电影于1970年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中播放,而长期的IMAX系统则于1971年在多伦多安装。
在1974年于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中,美国馆展出了一块27.3 x 19.7米的巨型IMAX银幕,观众向正前方观看时,画面足以充满整个视界。共有5百万人次观看过,绝大部分观众认为它呈视了强烈的动感,少部分观众甚至产生晕船的现象。这个银幕只展出了六个月,数年后,一块标准尺寸的IMAX银幕于Riverfront Park IMAX Theatre安装,并使用至今。
扩展资料:
IMAX为了大幅增加影像的分辨率,采用了特别的70毫米底片。传统65毫米底片的影像尺寸为48.5毫米×22.1毫米(Todd-AO),IMAX底片的影像尺寸69.6毫米×48.5毫米。为了以标准电影的每秒24格来曝光,IMAX底片的进片速度是一般底片的三倍。
IMAX底片为了尽用底片面积而没有声轨,它采用了六声道35毫米磁带播放与画面同步的声音。在1990年代前期,与画面分离的数字化六声道声源改为以更精确的脉冲产生器作为传统SMPTE时码的同步信号源。这是日后杜比数字及DTS等电影院多声道系统的前身。
IMAX继续发展,出现了新的表现手法,例如立体影像及每秒高达48格的画格数。音响系统方面则有Sonic-DDP(Direct Disc Playback,无压缩LPCM环绕声轨)、立体音响系统及呈椭圆形分布的扬声器群。
2015年,IMAX公司因应Dolby等音效大厂推出多声道系统,推出名为“IMAX 12 track”的13声道(12独立声道和一个超重低音)多声道声音系统抗衡。
电影i max版什么意思
它的意思是巨幕电影。它是一种能够放映比传统胶片更大和更高解像度的电影放映系统。
整套系统包括以IMAX规格摄制的影片拷贝、放映机、音响系统、银幕等。标准的IMAX银幕为22米宽、16米高,但完全可以在更大的银幕播放,而且迄今为止不断有更大的IMAX银幕出现。
IMAX是一个可以给人更好观影感受的系统,它并不仅仅是用大屏幕就能概括的,其音响系统的动态范围能达到普通影院的十倍左右,至于环绕的音源定位能力更是远远超出一般影院。
扩展资料:
IMAX的发展历史
历史上第一部IMAX电影在1970年日本的富士展览馆上播放。
在1974年美国华盛顿州世界博览会上,美国馆展出了一块27.3x19.7米的巨型IMAX银幕,观众向正前方观看时,画面足以充满整个视界。
1986年在温哥华的加拿大展览馆,IMAX公司以The IMAX Experience技术第一次展示IMAX的3D电影效果。
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股IMAX娱乐的风潮。
2002年,IMAX公司与环球公司联手推出《阿波罗13号》的IMAX版本,是利用IMAX公司DMR重新制作技术把传统电影转换成IMAX格式的第一部作品。
2003年末,《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成为了第一部在IMAX和传统影院同步上映的影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IMAX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IMAX影院:看起来很美 片源和维护是难题
IMAX 3D 电影和3D电影有什么区别?
这是分别的介绍和特点还有区别。。。。。这个问题太专业了,我是在网络是摘取的,希望帮到你~~ 一、什么是IMAX? A:IMAX是Image Maximum的缩写,意为“最大影像”。采用了特别的70毫米底片;一般的电影底片尺寸只是48.5毫米×22.1 毫米,但是IMAX底片的影像尺寸却有69.6毫米×48.5毫米。IMAX底片分辨率高,投射至银幕之画质表现亦格外清晰自然,就算在比一般播放35厘米影片之银幕大上十倍之银幕上仍可呈现完美投射,无粗糙颗粒感之鲜明影像使情境更趋近真实。而曝光率方面,IMAX底片的进片速度是一般底片的三倍。IMAX 3D电影为了营造立体场景效果,采用了双投影机放映,观看的时候需要佩戴偏光眼镜来分析立体的影像。 而普通的3D电影就不会有IMAX 3D这么大的屏幕了。而戴的眼镜也是根据影片放映时采用的红蓝补色技术,佩戴红蓝立体眼镜。戴上后,也会出现立体影像,但是在效果上可能就逊色IMAX 3D版本一大截了。二、IMAX就是3D立体电影吗? A:除了一般的IMAX影片之外,IMAX后来又发展出了IMAX-3D以及IMAX-DMR这两种新的技术,所以IMAX电影并不一定是3D立体电影。3D立体电影设计是透过观众所戴之3D立体眼镜分别接收左右眼影像后译解成3D立体的效果。传统的3D胶片技术,将左右眼视觉影像同时存放在同一个胶卷中,,而IMAX 3D技术不仅使用世界最大的IMAX底片,并且使用双胶片分开录制、播放左眼及右眼的影像,使得影像更立体清晰,色彩也更鲜明。三、哪里买得到IMAX的机器?我想买一台回家当家庭影院可以吗? A:P3D GT型的IMAX放映机,是IMAX最高等级的设备,目前在亚洲仅有泰国及中国上海、台湾有相同等级的设备。这台投影机单必须保持以每秒24格画面的高速运转状态下让左眼及右眼的视觉影像精准的同步输出,所以稳定性远远超过一般电影放映设备。此外,因为投影影像必须放大14万5千倍,所以机器也必须以最先进的温湿度控制设备来保持清洁。这台机器同时使用两个15000瓦高亮度投影灯,因此需搭配特制的水冷系统来进行冷却,绝对不是一般戏院用电风扇吹一吹就可以散热。四、IMAX版的商业巨片跟普通的好莱坞商业电影有什么不同?A:在IMAX影厅上演的《蜘蛛侠3》是所谓的IMAX-DMR电影。IMAX集团花了五年的时间研发这种数字化重制影片技术,以便将一般的商业电影转成IMAX的格式播放。首先,以尽量最大的分辨率扫描每一格35厘米的影片转成数字影像。接着,透过计算机将影像锐利化并将色彩丰富化,以便转成世界最大的底片格式——IMAX。这个系统同时也会将影片的原始音效,转成12,000瓦功率的7.1声道的IMAX环绕音效。与同样强调色彩丰富、影像锐利的数字放映电影相比,IMAX丝毫不逊色。IMAX的历史细节:(以下的就像一篇论文了,呵呵!)长久以来,人们一直希望能加强电影的视觉震撼。Cinemascope及VistaVision加宽了35毫米式片的图像,而且像Cinerama的多投影机系统能投射出更阔更具临场感的画面,然而系统操作不易,安装困难,且各投影机之间的图像无法互为重叠,影响观赏品质。IMAX由三名加拿大人发明:Graeme Ferguson、Roman Kroitor及Robert Kerr。由于在1967年于蒙特利尔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中,他们的多投影机式大银幕投影系统出现不少技术问题,促使他们设计单投影机、单摄影机式的新系统。首出IMAX电影于1970年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中播放,而长期的IMAX系统则于1971年在多伦多安装。在1974年于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中,美国馆展出了一块 27.3 x 19.7 米的巨型IMAX银幕,观众向正前方观看时,画面足以充满整个视界。共有5百万人次观看过,绝大部分观众认为它呈视了强烈的动感,少部分观众甚至产生晕船的现象。这个银幕只展出了六个月,数年后,一块标准尺寸的IMAX银幕于Riverfront Park IMAX Theatre安装,并使用至今。首个半球形银幕的IMAX电影院于1973年,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州圣地牙哥Balboa Park的Ruben H. Fleet Space Theater and Science Center开幕。直至2003年5月,全球共有230间IMAX电影院,分布于34个国家,其中约半为商业电影院,另一半则为博物馆等教育机构。IMAX为了大幅增加图像的分辨率,采用了特别的70毫米底片。传统70毫米底片的图像尺寸为48.5毫米×22.1 毫米(Todd-AO),IMAX底片的图像尺寸69.6毫米×48.5毫米。为了以标准电影的每秒24格来曝光,IMAX底片的进片速度是一般底片的三倍。要投影大片幅底片有一定的技术困难——传统70毫米底片在放大586倍后不够稳定。因此IMAX需要一些新技术,IMAX公司的威廉肖采用了一项澳大利亚的名为“滚动循环”的专利技术用于影片放映,主要是增加了一个压缩空气装置来加速底片滚动,并将一个圆柱形镜头置于放映机前端,在放映过程中保持真空状态。IMAX放映机用螺钉固定,四颗螺钉与齿轮将放映机固定在完全水平的状态。肖还通过增加凸轮控制臂来抵消放映过程中的细微晃动。放映机的快门长度也比传统设备长大约20%,灯管的亮度更高,最大的12-18千瓦氙气-弧光灯甚至需要水冷的电极。 因此IMAX系统造价并不便宜,而且重量达1.8公吨。IMAX的片基为柯达的ESTAR(即PET,亦即杜邦化工的Mylar�0�3),原因并非在片基的强度,而在于此片基不会被显像的化学液影响了尺寸,IMAX的进片设备对底片边孔或厚度的变化有严格的要求,IMAX底片可归类为“15/70”底片,意指这种70毫米底片每格有15个边孔。IMAX的底片非常笨重,底片盘比一般电影的大得多。IMAX底片为了尽用底片面积而没有声轨,它采用了六声道35毫米磁带播放与画面同步的声音。在1990年代前期,与画面分离的数字化六声道声源改为以更精确的脉冲产生器作为传统SMPTE时码的同步讯号源。这是日后杜比数字及DTS等电影院多声道系统的前身。IMAX继续发展,出现了新的表现手法,例如立体图像及每秒高达48格的画格数。音响系统方面则有Sonic-DDP(Direct Disc Playback,无压缩LPCM环绕声轨)、立体音响系统及呈椭圆形分布的扬声器群。IMAX的构造亦与普通电影院有很大分别。由于画面分辨率提高,观众可以更靠近银幕,一般所有座位均在一个银幕的高度内(传统影院座位跨度可达到8~12个银幕),此外,座位倾斜度亦较大(在半球形银幕的放映室可倾斜达23度),便观众能够面向银幕中心。IMAX Dome / OMNIMAX IMAX Dome(旧称OMNIMAX,中译全天域电影)是用作投影于天文馆这一类倾斜的半球形银幕的。此系统采用一鱼眼镜头拍摄,使180度的景物能成像于平坦的底片上。投影时再采用另一鱼眼镜头即可让全景重现银幕。IMAX Dome 水平投影角达180度,而垂直则为122度,其中22度低于投影机水平线,100度高于投影机水平线,这是配合倾斜半球形银幕而设的。有部分天文馆(例如香港太空馆)采用没有倾斜的半球银幕,因此图像总是高于投影机水平线,而观众的座椅则较一般影院更为后倾。 IMAX 3D 立体版本的IMAX技术。为营造出立体景深,IMAX 3D采用了双摄影机及双投映机拍摄及放映。目前IMAX 3D放映时采用偏振光式放映,观看时以配戴偏光眼镜来分析立体图像。IMAX HD (48格/秒)新版的IMAX技术,帧速率由原本24格/秒增加至48格/秒,以减少画面闪烁问题。于1992年的西班牙世界博览会发表。但因为拍摄成本比一般的多出一倍,至2000年被放弃使用。IMAX Digital (IMAX数字影院)于2008年发表的最新IMAX技术,是种技术是IMAX放映规格,目前并没有IMAX数字摄影机。数字版IMAX可以以DCI格式发布2D及3D电影,投映机以DLP技术支持,其技术免除了一般70 mm底片笨重的缺点,就如现今的数字影院一样。虽然从技术角度来看,IMAX是相当出色的电影格式,但一直以来它并未能普及。制作与播放IMAX的费用与运送困难使它的播放时间较普通电影为短(一般为40分钟,近年亦有90分钟的IMAX影片出现),题材大多为适合于天文馆等科普机构播放的纪录片。IMAX摄影机曾于航天飞机、喜玛拉雅山、大西洋海底及南极洲拍摄过。部分IMAX影院亦会利用传统放映设备播放普通电影,以增加客源。1990年代后期,开始一股增加IMAX娱乐元素的风潮,开摄了一些纯娱乐的题材,例如:T-Rex: Back to the Cretaceous(1998)、Haunted Castle(2001)(两出皆为IMAX-3D电影)。1999年,迪士尼制作了幻想曲2000——首出正常长度的IMAX动画(后来亦推出了传统戏院版本)。迪士尼在2003年末还发行了首部真人演出的IMAX影片黑神驹前传在2002年秋,IMAX与环球影片公司联手推出阿波罗13号(1995)的IMAX版本,是首次利用IMAX独家的"DMR" 重新制作技术将传统电影转换成IMAX格式。 其他一些已经公映的影片如星球大战等也相继利用DMR技术处理被搬上IMAX。由于技术上的制约,早期DMR处理的影片长度最长不过2小时。在2003年,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突破了这一限制,成为IMAX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在2003年末,续集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成为首部在IMAX和传统影院同步上映的影片。观赏者大都对利用DMR技术放大制作的IMAX影片持肯定态度,这些影片带来的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远超过传统的35毫米电影。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一名看过"阿波罗13号"的观众这样评价:“巨大的屏幕,爆炸般的声效,还有詹姆斯霍纳那荡气回肠的原声音乐都只有在IMAX才能感受到”。DMR放大技术不能与直接将电影制作成70毫米15孔的IMAX格式相提评论。痴迷于大银幕的人会认为Cinerama技术的衰落与原先的处理方式被新的更简易的低成本的方式所替代大致是同时发生的。DMR只是一个一个重要标志。IMAX原先只是针对真正70毫米摄制的电影才打上“IMAX的体验”这一标志,现在它也许可用DMR技术放大的影片使用这条标语。著名导演詹姆斯�6�1卡梅隆曾执导了一部关于泰坦尼克号的3D IMAX格式电影,深海幽灵. 2009年执导了另一部 3D IMAX格式电影《阿凡达》还有很多IMAX电影被重新制作成高清晰度电视格式,在INHD频道播放。技术标准 IMAX (15/70)球面镜头组 每格底片15孔 水平下拉放映,从右至左(从观者视角)每秒24格底片 镜头尺寸: 2.772"英寸(70.41毫米)乘 2.072"英寸(52.63毫米) 投射尺寸:至少垂直距离镜头0.80"英寸,水平距离0.016"英寸 IMAX Dome / OMNIMAX 与IMAX相同,除了:特制鱼眼镜头组 镜头的光学中心高于水平基准线0.37"英寸 椭圆形投射到拱顶银幕,低于平面20度到高于平面110度之间为最佳观赏角度。
IMAX的历史沿革
历史上第一部IMAX电影在1970年日本的富士展览馆(Fuji Pavilion)上播放,第一套正式的IMAX投影设备于1971年安装在多伦多的安大略圆形剧场(Ontario Place’s Cinesphere)。在1974年美国华盛顿州世界博览会上,美国馆展出了一块27.3x19.7米的巨型IMAX银幕,观众向正前方观看时,画面足以充满整个视界。其间共有5百万人次观看,绝大部分观众认为它呈视了强烈的动感,甚至有少部分观众身上发生了类似晕船的现象。1973年,首个IMAX球形银幕出现在美国加里福尼亚州圣迭戈Balboa公园的Ruben H. Fleet 科技中心太空剧场。1986年在温哥华的加拿大展览馆(Canada Pavilion),IMAX公司以The IMAX Experience技术第一次展示IMAX的3D电影效果。
IMAX尽管影像质量优秀,而且问世的时间也较长,但是由于制作和放映IMAX的成本较高以及运输困难使得IMAX影片的播放时间比较短(一般为40分钟),因此IMAX一直未能普及,大多为适合于科技馆、天文馆等科普机构播放的纪录片。 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了一股IMAX娱乐的风潮,几部娱乐性题材电影出现,如1998年的《霸王龙:重返白垩纪》(T-Rex: Back to the Cretaceous)、2001年的《鬼堡》(Haunted Castle等IMAX3D电影。而1999年,迪斯尼制作了《幻想曲2000》的IMAX版本——首部正常长度的IMAX动画问世。
2002年,IMAX公司与环球公司联手推出《阿波罗13号》的IMAX版本,是利用IMAX公司DMR(Digital Re-mastering)重新制作技术把传统电影转换成IMAX格式的第一部作品。此后,借助这一技术,不少好莱坞视效大片也陆续被转制成IMAX格式上映。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早期通过DMR处理的影片长度最长不能超过2小时。但在2003年,《黑客帝国2重装上阵》终于突破了这一限制,成为IMAX技术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2003年末,《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成为了第一部在IMAX和传统影院同步上映的影片。
观众非常欢迎这些利用DMR技术转制的IMAX版好莱坞大片。其视听效果远胜传统的35毫米电影。一位看过《阿波罗13号》IMAX版的观众评价道:“巨大的屏幕,爆炸般的声效,还有詹姆斯·霍纳那荡气回肠的原声音乐都只有在IMAX才能感受到。”所以,近年来好莱坞各大制片公司一致看好IMAX,纷纷把自己的重磅作品转制成IMAX乃至IMAX3D格式。索尼影业公司副主席布莱克称:“当你手头有一部像《蜘蛛侠II》这样的电影,如果你不把它转换成这种无与伦比的IMAX格式来让观众们欣赏,简直是一种惊人的浪费。”于是,诸如《星战前传II:克隆人的进攻》、《蜘蛛侠II》、《哈利·波特与阿兹卡班囚徒》、《极地特快:IMAX立体体验》、《机器人历险记》、《蝙蝠侠:侠影之谜》、《查里和巧克力工厂》等热门大片陆续被转制成IMAX格式放映。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是IMAX的坚定支持者,除了预言未来“五六年内”IMAX影院将逐步终结传统影院外,还曾亲自执导了一部关于泰坦尼克号的IMAX3D电影《深海幽灵》(Titanic3D:Ghosts of the Aby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