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10年前旅行者2返回神秘信号,至今无法破解,当时发生了什么?
- 2、十大行星第十颗是什么?
- 3、到目前为止,人类探测到离地球最远的星球是?
- 4、太阳系到底有没有第十颗行星
- 5、主角本来是未来世界的顶级黑客 被朋友出卖而死 穿越到几百年前的地球
- 6、黑客史上最伟大的黑客是谁
10年前旅行者2返回神秘信号,至今无法破解,当时发生了什么?
旅行者2号是美国在1977年8月发射的一颗深空探测器,它还有一颗姊妹探测器为旅行者1号,在同年的9月被发射升空。
这两个探测器是人类对外太阳系行星、卫星,以及星际空间前所未有的一次探索任务,它们的发射时间也正好赶上了176年难得一遇的行星特殊几何排列。
因此它们可以利用更短的时间、更加节能的方式通过各大行星的引力弹弓效应快速的飞到太阳系的边缘。
如果没有行星引力的帮助,完成整个外太阳系的天体探测至少也需要30年的时间,而现在只需要12年就可以完成以上的任务。
这两个探测器分别拜访了木星及其四颗伽利略卫星,土星及其卫星,尤其是对土卫六进行了更加细致的探测,最后旅行者二号拜访了天王星和海王星。
在完成行星探测任务以后,这两个探测器依然肩负使命,向银河系中心进发,成为了人类历史上真正意义上非常太阳系太阳圈层的人造物体。
并且开始对太阳系边缘以及星际空间介质进行调查,你认为这样就完了?并没有,它们还有一项更为惊人的任务,这也可以说是人类向宇宙中可能存在的智慧生命送的第一份大礼。
在这两颗探测器上携带着一个镀金的铜质唱片,外径30公分,唱片上面的内容包括了地球上各种族的55种语言,各种动物的叫声。
还有歌曲、不同语言录制的问候语,不仅如此上面还比较详细的介绍了人类身处太阳系的位置,太阳系中各大行星的介绍,以及人体结构示意图,人类的文明、科技、甚至是繁殖方式。
总的来说,这两颗探测器上面搭载着人类向外星生命示好、谦卑的态度,就像小孩子见了大人一样的恭敬。
从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的问候内容中就可以看出来以上的态度:
“这是一份来自一个遥远的小小世界的礼物。上面记载着我们的声音、我们的科学、我们的影像、我们的音乐、我们的思想和感情。我们正努力生活在我们的时代,希望能够进入你们的时代。”
这两个探测器据估计还能和人类保持5年的通讯时间,在这之后它们就会游荡在银河系中,人类希望有朝一日它们能够被智慧生命捕获,获取上面的内容。
这种做法是福是祸,未来的事我们谁也说不清楚。
2012年5月,旅行者1号在距离地球大约180亿公里的位置率先进入星际空间,旅行者2号由于速度较慢,且任务较多(因为它还去往了天王星和海王星),在2018年12月才宣布进入星际空间。
但是在2010年的5月10号,当时旅行者2号距离地球150亿公里,出现了一个小插曲,在过去的连续几周内,旅行者2号开始向地球发送了一连串的神秘信号。
这些信号以一种未知数据格式传回地球,所有的工程人员无法破解这些数据,不知道这些数据隐藏了哪些含义。
根据物理天文学美国宇航局专家凯文·贝恩斯的说法是:“在距离地球大约150亿公里的地方,探测器突然开始用一种他们永远无法理解的语言发送数据。”
当时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觉得有什么东西或者是什么人,改变了探测器的通讯系统,一时间传言四起。
有人就觉得是地球上的黑客侵入了旅行者2号,并且以恶作剧的方式在给NASA发送信号,NASA还对此专门进行了调查,并没有任何结果。
德国学者哈特维希·豪斯多夫认为,旅行者2号可能已经被外星生命控制,接管,重新编程了探测器的通讯系统它们在试图以自己的方式与地球联系,但我们无法看懂它们的信号格式。我们也不可能知道这件事的真相。
NASA当时并未对豪斯多夫所说的言论做出任何回应。可能心虚,可能是因为他在胡说八道,不想理睬。因此一些阴谋论者指责NASA自2010年以来一直隐瞒事件细节,试图掩盖事实真相。
不过当时在5月20号一切却恢复了正常,NASA最后的解释是:这一切的原因都是计算机的一个比特发生了翻转了,使得传输的数据无法读取。
原因是机上电脑内存中的一个小点翻转,探测器既没有被重新编程,也没有被劫持。虽然传回来的数据无法辨认。
但NASA仍能得到飞船的健康数据,显示一切都很正常。很可能是一个自然的外部因素导致了比特发生翻转。
最有可能的罪魁祸首就是来自星际空间的高能带电粒子,也就是宇宙射线击中探测器造成的。
上世纪90年代NASA委托IBM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广泛研究,IBM的调查发现地球上的计算机每个月每256兆内存中就会出现一次宇宙射线引发的错误。
旅行者2号位于太阳系的边缘,那里的宇宙辐射源更加强烈。因此宇宙射线很容易导致的软件发生错误。
不过在此之后,旅行者号到今天已经飞出了非常远的距离,上图是我今天造成截的旅行者号的状态,1号距离我们大约222亿公里,2号大约为185亿公里。
它们探测到的宇宙射线越来越高,越往外飞等离子体的密度越高。
从2010年之后,两个探测器一切正常,并没有再发现通讯异常,如果上次的通讯是因为宇宙射线,那么现在如此高密度的宇宙射线,为何没有再次发生异常呢?
这一点不得而知。不过,我们也不用担心阴谋论者所说的被外星人劫持,因为它们被设计的时候就是想被外星人发现。
这不正中人类的下怀吗?我们送了这么大的一份礼物,没有人收,多可惜!
十大行星第十颗是什么?
2005年07月30日新浪科技: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30日报道,天文学家在我们所在的太阳系里新发现了一颗星 体,它比冥王星还要大,并把它称为第十大行星,可是这一声明立即在天文界引起广泛争论。这颗新星的大 小不是问题,但如何准确地给行星下定义却成了问题。
众多未知行星中的一颗
自从75年前发现了冥王星后,这是首次在我们所处的太阳系中发现如此巨大的星体。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 院的迈克.布朗在29日傍晚宣布发现了这个比冥王星大的星体,巧合的是,仅仅几个小时前另有一个比冥王 星稍小的新天体也被发现,这真是让天文学家和媒体最目不暇接的一天。
最新发现的天体被临时命名为“2003 UB313”,它与太阳的距离是冥王星与太阳的距离的3倍,也就是大约 97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指的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它也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太阳系中最远的星 体,是“柯依伯星带”里亮度占第三位的星体。它比冥王星表面的温度低,是一个非常不适合居住的地方。
行星天文学教授布朗说:“这个新星体明显比冥王星要大。”布朗在29日傍晚美国宇航局主持召开的紧急远 程电信会议上对记者们说,这个星体呈圆形,最大可能是冥王星的两倍。他估计新发现的这颗星星的直径估 计有2100英里,是冥王星的1.5倍。
这个星体与太阳系统的主平面保持着45度的夹角,大部分其它行星的轨道都在这个主平面里。布朗说,这就 是它一直没有被发现的原因,直到现在才有人观察那个地方。一些天文学家认为它是一个“柯依伯带” (Kuiper Belt)而不是一颗行星,库伊伯尔带是海王星以远的冰块星体区,许多天文学家也把冥王星称为一 个库伊伯尔带星体。
布朗本人过去也曾表示,冥王星太小、而且是在古怪的倾斜的轨道上运行,因此冥王星不够行星的资格。可 是今天他有了一个不同的发现。布朗在远程电信会议上说:“冥王星很长时间以来就被称为行星,整个世界 对此已经习惯了,对我来说有一个合乎逻辑的延伸,那就是任何比冥王星大而远的星体都是行星。”
布朗还给出了其他的理由,他说,“2003 UB313”看起来表面上覆盖着甲烷冰,这跟冥王星一样,可是其它 的大的库伊伯尔带星体上没有甲烷冰。他说:“新发现的天体在级别上非常像冥王星。”美国宇航局在一份 官方声明中称“2003 UB313”是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从而对布朗的观点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认可。
5年前,布朗普与朋友打赌:在2005年1月1日之前,天文学家肯定将发现比冥王星大的星体。今年1月8日, 他们发现了“2003 UB313”。布朗说:“我的第一反应是,‘哦,就因为多出7天,我输给了那位朋友。’ ”布朗研究小组已经向国际天文联盟递交了给这颗新行星命名的建议,但在该组织作出决定之前,他们不会 对外界透露为这颗新星取的名字。
提前宣布新发现事出有因
这颗新星是天文学家在帕洛马尔天文台用萨穆尔·奥琴望远镜发现的。布朗表示,由于无论是职业观测者还 是天文业余爱好者都可以观测到这颗星星,所以它将成为一个非常令人激动的观测星体。布朗说:“在未来 六个月里,它都可以看得见,如果是凌晨的话,目前它几乎就是就在我们的头顶上,在鲸鱼座。”布朗透露 ,他是与吉米尼天文台的查德·特鲁吉洛以及耶鲁大学的戴维·拉比诺维兹于今年1月8日发现了这个星体。
在此之前,这个研究小组一直希望首先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然后再宣布发现了这颗行星,但他们不得 不将宣布的时间提前到美国当地时间29日晚上,因为他们的发现已经走漏了风声。布朗解释说:“有黑客潜 入我们的网站,他们正准备将这些数据公之于众。”
布朗与特鲁吉洛首次用48英寸的萨穆尔·奥琴望远镜拍到这颗新行星是在2003年10月31日,然而,这个星体 距离地球太遥远,直到他们在今年1月重新对数据进行分析时,才发现这颗星体的运行情况。在过去的7个月 里,他们一直在研究这颗行星,希望对它更准确地估算它的大小和运行情况。
这些科学家通过其亮度和距离推断在太阳系新发现的这颗行星的大小。它的反射情况尚不得而知,这也是科 学家估算的直径是冥王星的一到两倍的原因,但估算是以他们掌握的数据为基础。布朗表示:“即使它百分 之百地反射到达它那里的光,这颗行星的体积仍然和冥王星一样大,所以我宁愿说它可能是冥王星的一到一 倍半。我们不敢肯定它到底有多大,但我们百分之百地相信,这是迄今为止在太阳系外层空间发现的第一个 比冥王星体积大的星体。”
科学家之所以没有估算出这颗新行星的准确体积是因为受到斯皮特兹太空望远镜获得的数据的限制,这部望 远镜以红外光的形式记录星体的热度,但这无法探测到这颗新行星,所以布朗认为,它的直径应该小于冥王 星的两倍。
“行星”仍然没有准确定义
布赖恩·马斯登主管着小行星中心,专门负责收集这些天体的数据,他说,如果冥王星是一颗行星的话,那 么其它像它那样大的圆形天体都应该被称为行星。根据这个逻辑,“2003 UB313”或许也是一颗行星,但它 应该排在以前发现的许多行星之后,而不应该被称为第十大行星。马斯登对太空网说:“我不会称它是第大 颗行星的。”
华盛顿卡耐基协会的行星形成理论家艾伦·博斯却认为这一发现是天文学上的“一大步”,但博斯表示他压 根不会称这个星体是行星。他说,取而代之的说法应该是,像冥王星和其它海王星以远的小星体最好应该被 称为“柯依伯行星”。博斯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称它们是行星对太阳系中其它大的星星是不公平的。”
关于什么样的星体才能被称为行星,天文界一直有争议。最近在国际天文学协会召开的一个工作组会议上, 博斯和其它天文学家就行星的定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博斯说,在进行了6个月的讨论后,工作组仍然 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这种争论实际上5年以前就开始了,原因在于天文学家对“行星”一词从来没有给出确 切的定义。博斯说:“这一发现将很可能重新点燃什么是行星什么不是行星的激烈争论。”
下一颗行星和火星一般大
美国西南研究所的阿兰·斯蒂恩是美国宇航局向冥王星发射探测器的“新地平线”计划主管,他早在90年代 初便预言,象冥王星这样的行星会有1000颗之多。他还通过进行电脑模拟得出结论:象火星一般大的行星可 能躲在我们所在的太阳系的一些偏远角落,有些行星甚至可能和地球一般大。
发现第十大行星的新闻于当地时间29日晚上宣布后,斯蒂恩接受了美国宇航局太空网的独家采访,他虽然没 有参与这颗行星的探测,但他表示,那些分析是有道理的,他也希望在未来几年里里发现和火星一般大小的 行星。关于新发现的“2003 UB313”,斯蒂恩表示:“这一发现相当令人满意,因为它是很长时间以来我们 一直在寻找的东西。”
但斯蒂恩并没有将这次发现称作天文学上的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因为在此之前,天文学发现了许多这般大小 的星体,“2003 UB313”只是其中一个。比如,去年布朗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塞德娜”,它的体积大约是冥 王星的四分之三,天文学家发现的其他的星体还包括“2004 DW”和“Quaoar”等。斯蒂恩认为,太阳系的 外层空间其实有许多天文学家从未发现的星体,他说:“但现在我们拥有了看到它们的技术,但我们也只是 看到一点点皮毛而已。”(
2005年07月31日北京晨报:美国天文学家29日下午宣布,他们发现了太阳系内第十大行星,这一发现立即引 起了争议。科学家说,如果这一发现得到更多证明,那么关于太阳系的天文常识都将改写。
发现者自辩
进行这一研究的加州理工学院行星科学教授麦克·布朗当天下午通过电话向新闻界发布:“拿起你们的笔, 从今天开始改写教科书。”
他说,这颗行星位于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距离太阳约97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约为1.5亿公里,相当于太 阳到地球的距离)。从亮度判断,它的直径至少相当于冥王星的1.5倍。
天文学家目前暂时将其命名为“2003-UB313”。布朗说,他已经为这颗新星拟好了名字,正等待国际天文学 联合会批准,但他拒绝透露这个名字。
通常,柯伊伯带只有小行星和彗星出没,但这颗新星的尺寸已超过冥王星,使布朗等人将其定义为太阳系中 一颗新的行星。他说:“我们有100%的信心确认,它是太阳系外围发现的第一个比冥王星大的天体。如果冥 王星能被接受为一颗行星,那么2003-UB313更有资格。”
科学家质疑
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对什么是行星并没有一个正式的定义,甚至有人认为如果冥王星在今天才被发现的话, 或许也不会被定义为行星。
小行星中心1999年曾建议在保留冥王星太阳系主要行星地位的同时,也给予它一个“柯伊伯带星体”的称呼 。此建议最终被取消,原因是有部分人提出抗议,称这是一种“降级”。
中心副主任加雷思·威廉斯说,他坚持要求冥王星同时拥有两个称呼,并且认为“2003-UB313”这个星体不 应该列入主要行星的名单中,要“永久地把它当作是小行星”。
而作为冥王星行星地位的支持者,美国行星科技研究所主任马克·赛克斯则称,应该把“2003-UB313”定义 为行星。他开始考虑该星体是否有大气层,是怎么样的地质变化才形成了现在这种明亮的表面。 新华社记 者 陈勇
到目前为止,人类探测到离地球最远的星球是?
据布朗透露,早在2003年底,他和同事们就发现了这颗新的星体,但一直对外保密.直到最近,几名黑客攻击了存有相关信息的保密网站,并威胁要将这颗新星公之于众,布朗才匆忙决定公布这一发现.
这颗行星被暂时命名为2003UB313,距离太阳约145亿公里,是地球与太阳之间距离的97倍、冥王星与太阳之间距离的3倍.
布朗说:“这颗行星是目前所知的太阳系中最远的星球,它每隔560年才绕太阳运行一圈.”
布朗表示,当前还无法探测出这颗行星的确切大小.但根据其明亮度,推算它的直径可能是冥王星的1.5倍,其上限约为3000公里.
布朗在电话中说:“我们百分百肯定这是在太阳系边缘地带首次发现的比冥王星更大的行星.”布朗说这颗行星跟冥王星很相似,由固态甲烷构成.
布朗说,这颗行星之所以此前没有被注意,是因为它的轨道平面和其他行星的轨道平面成45度角,在地球上看来“出没无常”的缘故.现在,业余天文观测者可以在凌晨时分,在天穹东部的鲸鱼座看到这颗行星.
据了解,2003年10月31日,布朗和两名同事在加州帕洛玛天文台首次拍摄到这颗行星的照片,但却一直没能观测到它的运行轨道.
直到2005年1月,他们再次分析数据,才观测到了这颗神秘之星的运行.
据了解,这项研究由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资助.布朗已经向国际天文学协会递交了为“第10颗行星”所起的名字,正在等待批准.
此前,曾有天文学家宣称发现一颗比海王星更明亮的星体,但随后证实比冥王星要小.布朗则表示,自己的研究小组也发现了一颗类似的明亮星体,但都没有这“第10颗行星”大.(欧叶)
太阳系到底有没有第十颗行星
2005年07月30日新浪科技:据美国宇航局太空网30日报道,天文学家在我们所在的太阳系里新发现了一颗星 体,它比冥王星还要大,并把它称为第十大行星,可是这一声明立即在天文界引起广泛争论。这颗新星的大 小不是问题,但如何准确地给行星下定义却成了问题。
众多未知行星中的一颗
自从75年前发现了冥王星后,这是首次在我们所处的太阳系中发现如此巨大的星体。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 院的迈克.布朗在29日傍晚宣布发现了这个比冥王星大的星体,巧合的是,仅仅几个小时前另有一个比冥王 星稍小的新天体也被发现,这真是让天文学家和媒体最目不暇接的一天。
最新发现的天体被临时命名为“2003 UB313”,它与太阳的距离是冥王星与太阳的距离的3倍,也就是大约 97个天文单位,一个天文单位指的太阳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它也是迄今为止我们所知道的太阳系中最远的星 体,是“柯依伯星带”里亮度占第三位的星体。它比冥王星表面的温度低,是一个非常不适合居住的地方。
行星天文学教授布朗说:“这个新星体明显比冥王星要大。”布朗在29日傍晚美国宇航局主持召开的紧急远 程电信会议上对记者们说,这个星体呈圆形,最大可能是冥王星的两倍。他估计新发现的这颗星星的直径估 计有2100英里,是冥王星的1.5倍。
这个星体与太阳系统的主平面保持着45度的夹角,大部分其它行星的轨道都在这个主平面里。布朗说,这就 是它一直没有被发现的原因,直到现在才有人观察那个地方。一些天文学家认为它是一个“柯依伯带” (Kuiper Belt)而不是一颗行星,库伊伯尔带是海王星以远的冰块星体区,许多天文学家也把冥王星称为一 个库伊伯尔带星体。
布朗本人过去也曾表示,冥王星太小、而且是在古怪的倾斜的轨道上运行,因此冥王星不够行星的资格。可 是今天他有了一个不同的发现。布朗在远程电信会议上说:“冥王星很长时间以来就被称为行星,整个世界 对此已经习惯了,对我来说有一个合乎逻辑的延伸,那就是任何比冥王星大而远的星体都是行星。”
布朗还给出了其他的理由,他说,“2003 UB313”看起来表面上覆盖着甲烷冰,这跟冥王星一样,可是其它 的大的库伊伯尔带星体上没有甲烷冰。他说:“新发现的天体在级别上非常像冥王星。”美国宇航局在一份 官方声明中称“2003 UB313”是太阳系的第十大行星,从而对布朗的观点给予了有力的支持和认可。
5年前,布朗普与朋友打赌:在2005年1月1日之前,天文学家肯定将发现比冥王星大的星体。今年1月8日, 他们发现了“2003 UB313”。布朗说:“我的第一反应是,‘哦,就因为多出7天,我输给了那位朋友。’ ”布朗研究小组已经向国际天文联盟递交了给这颗新行星命名的建议,但在该组织作出决定之前,他们不会 对外界透露为这颗新星取的名字。
提前宣布新发现事出有因
这颗新星是天文学家在帕洛马尔天文台用萨穆尔·奥琴望远镜发现的。布朗表示,由于无论是职业观测者还 是天文业余爱好者都可以观测到这颗星星,所以它将成为一个非常令人激动的观测星体。布朗说:“在未来 六个月里,它都可以看得见,如果是凌晨的话,目前它几乎就是就在我们的头顶上,在鲸鱼座。”布朗透露 ,他是与吉米尼天文台的查德·特鲁吉洛以及耶鲁大学的戴维·拉比诺维兹于今年1月8日发现了这个星体。
在此之前,这个研究小组一直希望首先对数据进行进一步的分析,然后再宣布发现了这颗行星,但他们不得 不将宣布的时间提前到美国当地时间29日晚上,因为他们的发现已经走漏了风声。布朗解释说:“有黑客潜 入我们的网站,他们正准备将这些数据公之于众。”
布朗与特鲁吉洛首次用48英寸的萨穆尔·奥琴望远镜拍到这颗新行星是在2003年10月31日,然而,这个星体 距离地球太遥远,直到他们在今年1月重新对数据进行分析时,才发现这颗星体的运行情况。在过去的7个月 里,他们一直在研究这颗行星,希望对它更准确地估算它的大小和运行情况。
这些科学家通过其亮度和距离推断在太阳系新发现的这颗行星的大小。它的反射情况尚不得而知,这也是科 学家估算的直径是冥王星的一到两倍的原因,但估算是以他们掌握的数据为基础。布朗表示:“即使它百分 之百地反射到达它那里的光,这颗行星的体积仍然和冥王星一样大,所以我宁愿说它可能是冥王星的一到一 倍半。我们不敢肯定它到底有多大,但我们百分之百地相信,这是迄今为止在太阳系外层空间发现的第一个 比冥王星体积大的星体。”
科学家之所以没有估算出这颗新行星的准确体积是因为受到斯皮特兹太空望远镜获得的数据的限制,这部望 远镜以红外光的形式记录星体的热度,但这无法探测到这颗新行星,所以布朗认为,它的直径应该小于冥王 星的两倍。
“行星”仍然没有准确定义
布赖恩·马斯登主管着小行星中心,专门负责收集这些天体的数据,他说,如果冥王星是一颗行星的话,那 么其它像它那样大的圆形天体都应该被称为行星。根据这个逻辑,“2003 UB313”或许也是一颗行星,但它 应该排在以前发现的许多行星之后,而不应该被称为第十大行星。马斯登对太空网说:“我不会称它是第大 颗行星的。”
华盛顿卡耐基协会的行星形成理论家艾伦·博斯却认为这一发现是天文学上的“一大步”,但博斯表示他压 根不会称这个星体是行星。他说,取而代之的说法应该是,像冥王星和其它海王星以远的小星体最好应该被 称为“柯依伯行星”。博斯在接受电话采访时说:“称它们是行星对太阳系中其它大的星星是不公平的。”
关于什么样的星体才能被称为行星,天文界一直有争议。最近在国际天文学协会召开的一个工作组会议上, 博斯和其它天文学家就行星的定义问题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博斯说,在进行了6个月的讨论后,工作组仍然 没有达成一致意见。这种争论实际上5年以前就开始了,原因在于天文学家对“行星”一词从来没有给出确 切的定义。博斯说:“这一发现将很可能重新点燃什么是行星什么不是行星的激烈争论。”
下一颗行星和火星一般大
美国西南研究所的阿兰·斯蒂恩是美国宇航局向冥王星发射探测器的“新地平线”计划主管,他早在90年代 初便预言,象冥王星这样的行星会有1000颗之多。他还通过进行电脑模拟得出结论:象火星一般大的行星可 能躲在我们所在的太阳系的一些偏远角落,有些行星甚至可能和地球一般大。
发现第十大行星的新闻于当地时间29日晚上宣布后,斯蒂恩接受了美国宇航局太空网的独家采访,他虽然没 有参与这颗行星的探测,但他表示,那些分析是有道理的,他也希望在未来几年里里发现和火星一般大小的 行星。关于新发现的“2003 UB313”,斯蒂恩表示:“这一发现相当令人满意,因为它是很长时间以来我们 一直在寻找的东西。”
但斯蒂恩并没有将这次发现称作天文学上的最重大的发现之一,因为在此之前,天文学发现了许多这般大小 的星体,“2003 UB313”只是其中一个。比如,去年布朗的研究小组发现了“塞德娜”,它的体积大约是冥 王星的四分之三,天文学家发现的其他的星体还包括“2004 DW”和“Quaoar”等。斯蒂恩认为,太阳系的 外层空间其实有许多天文学家从未发现的星体,他说:“但现在我们拥有了看到它们的技术,但我们也只是 看到一点点皮毛而已。”(
2005年07月31日北京晨报:美国天文学家29日下午宣布,他们发现了太阳系内第十大行星,这一发现立即引 起了争议。科学家说,如果这一发现得到更多证明,那么关于太阳系的天文常识都将改写。
发现者自辩
进行这一研究的加州理工学院行星科学教授麦克·布朗当天下午通过电话向新闻界发布:“拿起你们的笔, 从今天开始改写教科书。”
他说,这颗行星位于太阳系外围的柯伊伯带,距离太阳约97天文单位(1天文单位约为1.5亿公里,相当于太 阳到地球的距离)。从亮度判断,它的直径至少相当于冥王星的1.5倍。
天文学家目前暂时将其命名为“2003-UB313”。布朗说,他已经为这颗新星拟好了名字,正等待国际天文学 联合会批准,但他拒绝透露这个名字。
通常,柯伊伯带只有小行星和彗星出没,但这颗新星的尺寸已超过冥王星,使布朗等人将其定义为太阳系中 一颗新的行星。他说:“我们有100%的信心确认,它是太阳系外围发现的第一个比冥王星大的天体。如果冥 王星能被接受为一颗行星,那么2003-UB313更有资格。”
科学家质疑
迄今为止,天文学家对什么是行星并没有一个正式的定义,甚至有人认为如果冥王星在今天才被发现的话, 或许也不会被定义为行星。
小行星中心1999年曾建议在保留冥王星太阳系主要行星地位的同时,也给予它一个“柯伊伯带星体”的称呼 。此建议最终被取消,原因是有部分人提出抗议,称这是一种“降级”。
中心副主任加雷思·威廉斯说,他坚持要求冥王星同时拥有两个称呼,并且认为“2003-UB313”这个星体不 应该列入主要行星的名单中,要“永久地把它当作是小行星”。
而作为冥王星行星地位的支持者,美国行星科技研究所主任马克·赛克斯则称,应该把“2003-UB313”定义 为行星。他开始考虑该星体是否有大气层,是怎么样的地质变化才形成了现在这种明亮的表面。 新华社记 者 陈勇
主角本来是未来世界的顶级黑客 被朋友出卖而死 穿越到几百年前的地球
2005巨制--最新DVDrip 全美票房冠军科幻巨作-最新3CD加长高清晰完美DVD9数码版-CD1 美科幻巨作-(空军上校和明日世界).HDRIP.cd1 美国R级喜剧-(出卖雄风).cd1 [2005美最新动作冒险神秘惊怵犯罪/好评如潮/兄弟复仇] 《地球停转一天》:n多年前震撼过我。 《地心游记》:59年版的,20几年前看相当震撼。 《超时空接触(又名 接触未来)》:朱迪福斯特主演。超棒,影史上的经典。 《深渊》:詹姆斯卡梅隆的巨作,极度感人~~ 《深海圆疑》:模仿《深渊》,但没成功。 《星球大战》系列:包括前传一共六集,影史上的巨作。 《终结者》系列:一二三,二最经典,必看。 《回到未来》系列:1、2、3,给人留下无限记忆。 《火星任务》:科幻电影经典,也是影史上的经典。 《红色星球》:也是讲火星的,一个神秘的星球。 《火星人入侵地球》:众星出演,比较搞笑。 《玩转太空船》:也是讲火星的,喜剧爆笑。 《侏罗纪公园》系列:恐龙复活。 《第三类接触》:斯皮尔伯格早期的作品,值得欣赏。 《黑客帝国》帝国系列:共3部——酷呀~~ 《第五元素》:布鲁斯威力的经典科幻。 《ET》:斯皮尔伯格的经典外星人。 《迷失太空》:很不错的科幻电影,大制作。 《时间机器》:时间旅行,竟然到了几十万年后。 《时间线》:也将穿梭时空。 《时空悍将》:丹泽尔华盛顿今年的新片,一般般。 《变种DNA》:巨大昆虫捕食人。 《异形》系列:不用说了,恐怖外星异形。 《异种》系列:外星物种侵犯人类。 《铁血战士》系列:很精彩,但也很血腥。 《异形大战铁血战士》:两个经典系列弄在了一起。。。 《苍蝇人》系列:原作很有想象力,续集恶心人。 《星际之门》:根据电视剧改编。 《世界大战》:斯皮尔伯格导演,靓汤佬主演。 《黑衣人》系列:搞笑比科幻更多。 《变形金刚》:这个不用说了吧。 《X战警》:根据漫画改编,很好看。 《蜘蛛侠》:这个不用介绍了吧 《超人》系列:最新作是超人前传。 《蝙蝠侠》系列:有点没落了。 《再生侠》:就看过一部,没有续作。 《神奇四侠》系列:目前有两集,拍的不错。 《透明人》:网上还有个栏续作不知真假,原作很不错。 《穿墙隐形人》:片子虽老,但很精彩,推荐。 《绿巨人》:李安执导的,忠于漫画改编,还不错。 《金刚》:彼得杰克逊翻拍经典更经典。 《超人集中营》:小制作,轻松幽默。 《机械战警》:都看过吧,没落的系列。。。。 《逃出克隆岛》:克隆人觉醒,出逃。成为真正的人。 《2001太空漫游》 :不用说了经典,就是老了点。 《银河系漫游指南》:去年的片子,根据经典小说改编。 《银翼杀手》:哈里森福特主演,开创了一个科幻片的风格,推荐观看 《X档案:征服未来》:不错,可以看看。 《楚门的世界》:一个人的生活竟然是别人眼中的连续剧 《少数派报告》:又是斯皮尔伯格和阿汤的和作品。 《A.I》:又名人工智能。 《蝴蝶效应》:共有两部,续集比较一般。 《独立日》:场面宏大 《天地大冲撞》:彗星撞地球。 《世界末日》:也是彗星撞地球的。 《12猴子》:科幻色彩较弱。 《星河战队》:去外星杀虫子。。。。场面大,剧情弱。 《星际传奇》:前作和续作都精彩,推荐。 《机械公敌》:未来生活到处是机器人,安全吗? 《冲出宁静号》:又名《萤火虫》,枪战科幻片子。 《未来水世界》:未来的世界,不过怎么看怎么落后。 《生化危机》系列:未来世界有僵尸病毒?也算恐怖片 《猿猴星球》:根据经典老片翻拍,没有原作震撼。 《人猿世界》:1968老片,比新的好看。 《过关斩将》:施瓦辛格的老片,还不错! 《宇宙威龙》:也是施瓦辛格老片,还不错。 《亲爱的,我把孩子们变小了》:小制作,很有创意。 《火箭人》:经典科幻老片,背景是二战。 《阿波罗13号》:因为是真实事件,所以更震撼。 《极度深寒》:严格意义上说是怪兽片。 《哥斯拉》:严不严格都是怪兽片,但发生在未来。 《移魂都市》:构思比较精巧的作品。 《钢铁巨人》:虽然是动画片,但成人看也很好看。 《冰冻星球》:动画片,但很好看。 《机器人历险记》:三维动画片,一般。 《变人》:鲁宾斯的科幻片,更多的是伦理。 《黑洞频率》:父子靠着一台神奇的电台联系。。。 《地心抢险记》:一般般吧,但还可以。 《记忆裂痕》:创意比电影好。。。 《坦克女郎 朋友主角本来是未来世界的顶级黑客 被朋友出卖而死 穿越到几百年前的地球
希望采纳
黑客史上最伟大的黑客是谁
1. 渥兹涅克(Stephen Wozniak) 沃兹涅克是苹果公司的另一位创始人,一个计算机天才,他的黑客生涯开始于“蓝匣子”(blue boxes),这种手提电子匣子可以通过模拟电话公司采用的信号免费拨打电话,他和乔布斯向大学同学推销这种产品,并且沃兹涅克曾充当国务卿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给罗马教廷打电话,要求与罗马教皇保罗六世通话,后来经历了数次危险,他们关门歇业了。在大学退学后,沃兹涅克在乔布斯的劝说下离开惠普计算器部门,装配了以自己设计的电路板为基础的Apple I,并被Byte的电脑商店以单价666.66美元的价格购买了50台。1976年,沃兹涅克完成了AppleⅡ的设计,然而在苹果成功上市后他却厌倦公司内部的争斗,退出了苹果公司,沃兹涅克的独创性和不懈的创造性使他获得“推动PC革命”的头衔,此后他致力于慈善和教育事业。 2. 姆·伯纳斯-李(Tim Berners-Lee) Tim Berners-Lee是万维网的创始人,也是Web发展,W3C协调主体的指挥者,他将超文本系统的引进改革了Internet的使用方式。这为他赢得多项荣誉,包括“千年技术奖”。他最初的黑客行为是在就读于牛津大学时期,曾因此禁止使用学校的计算机。在1991年所有使用Internet的用户都在使用万维网,而Tim Berners-Lee从没由于创建了万维网而获得个人利益。相反的是,他放弃了他的所有权,确信要想使Web变的全球化就要使万维网成为一个开放式的系统,目前他领导着一个非营利组织“万维网协会”(W3C)的工作,继续为提高网络的功能默默地做着贡献。 3. 李纳斯·托沃兹(Linus Torvalds) 李纳斯是linux之父,创造目前基于Unix的最受欢迎的系统,他自称是一个“工程师”,最大的愿望是做出最好用的系统。李纳斯的黑客生涯开始于十几岁的时候,在一个家庭用8位机上,使用汇编语言编写了一个Commodore Vic-20微程序,之所以使用汇编语言,主要原因是他那时还不知道有其他的编程工具可用。1991年夏,也就是李纳斯有了第一台PC的六个月之后,李纳斯觉得自己应该下载一些文件。但是在他能够读写到磁盘上之前,他又不得不编写一个磁盘驱动程序。同时还要编写文件系统。这样有了任务转换功能,有了文件系统和设备驱动程序,就成了Unix,至少成了 Unix的内核。Linux由此诞生了。之后他向赫尔辛基大学申请FTP服务器空间,可以让别人下载Linux的公开版本,为Linux使用GPL,通过黑客的补丁将其不断改善,使其与GNU现有的应用软件很好地结合起来。通过这种方式,Linux一夜之间就拥有了图形用户界面,别且不断的扩张。为表扬他的突出贡献,有一颗小行星以他的名字命名,并获得来自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和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而且被称为“60年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