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黑客帝国》里的哲学思想?
黑客帝国》之所以有别于一般的哲学讨论,又在于它是一部娱乐性很强的商业电影,尽管广大受众并不一定都会被引导到去思考那些艰深抽象的形而上学问题,但毕竟使这种思考成为潜在的可能。此外,它又把当下流行于世的高新科技,如电脑、数字技术等引入,使其成为一个虚幻世界的技术支撑,使其看上去更具有某种可信性,这又潜在地引入了一种高新科技恰恰可以带给我们更精致的骗局的潜台词。更为高明的是,即使对于那些并不想看过电影之后就去思考哲学问题,甚至对于那些本根本就不想思考哲学问题的观众,这部电影依然充满了令人惊叹的视觉震撼和娱乐性。
我们经常抱怨国产电影不好看,中国电影人也经常把这种情形归罪于某些外部原因。让我们设想,即使那些国产片的编剧、导演、制片和主角们拥有了极大的自由空间,他们就能拍出《黑客帝国》这样的片子吗?这背后的潜台词也就是:他们有这样的哲学修养吗?
□ 你的质问虽然确实也有合理性,但听上去有点过于苛求中国电影人了。有人说“哲学在中国早已臭大街了”,这当然不是持平之论,但如果我们读一读这本《黑客帝国与哲学》就会发现,我们缺乏哲学思考。哲学思考的空间几乎可以说是无限的,即使存在某些刚性约束,仍然有无限广阔的思考空间,怕就怕人们失去进行哲学思考的习惯。中国的电影人没有拍出《黑客帝国》那样的影片,这不构成指责他们的理由——毕竟全世界的电影人中也只有少数几个拍出过类似的影片。但是当《黑客帝国》在中国大举公映之后,中国的哲学家们并没有作出过类似西方同行的思考,这才是值得反思的。
■ 呵呵,你又把我们谈话的矛头从中国电影人转向中国哲学家们了。当然,至少从现象上看,我们这里的哲学家们通常确实显得比较“清高”,似乎不屑与电影大片这种通俗的东西扯上关系,至少是没有像国外的一些哲学家们那样,能专门写出讨论《黑客帝国》的哲学论文集来。而这样的“清高”,在有保持哲学的高雅地位这一好处的同时,也更让哲学远离了本有可能对之产生兴趣的公众。而我们当下在大力推动提升公民的科学素养的时候,似乎也鲜有人来呼吁提高公民的哲学素养。
我们所在的世界。是真的还是假的。会不会像黑客帝国一样不是真实存在的。
真实都是相对而言的。我们认为一个世界是真实存在时只是主观的认为它存在,比如说在梦境中当你无法分辨梦的真伪的时候,你会下意识的认为这不是梦,而是真实存在的。但如果你发现梦中的一切都不符合现实,这时你会认为这是梦。但此时你也仅仅是以现实为标准的来判断是梦还是不是梦,换一种角度看一切都是虚无一切都是瞬息,既然一切都是相对而言,一切都无法判断真伪,我们的力量又如此渺小,只能做到活好当下。
眼前的世界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
我们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之一《红楼梦》探讨的就是这个问题:假当真时真亦假,无为有时有还无。
很多我们现代、当代的一些作品里,也一直被这样的问题所纠缠。比如电影《盗梦空间》在探讨的问题就是:我们自以为认知的这个世界,它的真假程度如何呢?它到底是有还是无呢?
当你身处一个场景,你肯定要奋斗,要做判断,要做改变,但是,你别忘了一个前提:你现在的身体,到底是在梦里,还是在现实当中呢?如果你是在梦里,那是在梦的哪一个层级里呢?
否则,你的所有行为都是忘记大前提的行为,当你忘记大前提的时候,就无所谓对错了。
假如你生活在一个完全虚假的世界里,你的所有认知,连同你的行为都是虚妄的。
庄子是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最早提出这个问题的人。
说到庄子,我们就想到了梦——“庄周梦蝶”。庄子做了一个梦,梦见了蝴蝶,他的第一反应是:到底是蝴蝶梦见了我,还是我梦见了蝴蝶?到底是我在一个梦里见到了蝴蝶,还是我只是蝴蝶梦境里的一个虚幻的存在?
印度教有一个观念:这个真实的世界不过就是湿婆的一个梦境而已。我们看过《少年派的奇幻漂流》里就接触过这个观念。
所以,关于梦的探讨是一个非常严肃、非常重大的哲学问题。
《黑客帝国》里的主人公安德森,还有一个名字叫尼奥。把尼奥从虚幻世界,也就是从母体世界里提升到一个真实世界的那个关键人物是莫菲斯先生。当然,还有一个人物叫Trinity,她的中文译名是“崔尼蒂”。Trinity是基督教的概念,叫“三位一体”。这里说的是,尼奥、莫菲斯和崔尼蒂,他们三个人是一体的。
莫菲斯先生又是什么呢?读过一点希腊神话的朋友应该知道,莫菲斯是希腊神话中的梦神,主管梦世界的神。
梦神住在一个跟现实隔离的世界里,这个世界是一个相对安全的世界。在梦神的世界里,他的地盘大门口有两只巨兽守着大门,大门前面是一条河,叫“望川”。望川的对岸就是真实的世界。如果你从真实的世界到梦的世界的时候,就要过这条河,而只要你过了这条河,就会把现实的东西给忘掉。
《黑客帝国》这个电影有一个很关键的情节:莫菲斯拿着药丸,一片红色的,一片蓝色的,让尼奥做选择。
他对尼奥说:“你如果吞下蓝色的药丸,就会把你所有感受到的那些隐隐约约的东西都忘掉,你会进入梦乡,重新回到母体,舒舒服服地过着快乐的日子;如果你选择红色的药丸,你就会进入到真实的世界里来。”
莫菲斯给尼奥的选择就是:你是愿意在河的这一边,还是在河的那一边?
——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两面,或者说,在真实世界的背面是一个虚幻的世界,我们常常不知道我们自己到底是在真实的世界,还是在虚幻的世界里。
《红楼梦》里说“反认他乡为故乡”,中国还有一句诗“梦里不知身是客”。当我们是一个流浪者、一个漂泊者,我们在梦里的时候,是意识不到我们是一个流浪者、漂泊者的。
《黑客帝国》里有一个细节,尼奥去见Oracle(先知),Oracle指着门上的几个字,拉丁文的“认识你自己”。这句话也是有来头的,它跟苏格拉底有关。
雅典人都说,苏格拉底是雅典最聪明的人,他什么都知道。
苏格拉底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不知道,而你们也不知道,但是你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这说的其实是一个梦的隐喻:虽然我的身体在一个虚幻的世界,但是我知道这是一个虚幻的世界——这就是你的认知比别人高一个维度的标志。而我们普通人都是身在一个虚幻的世界而不自知,反认为这个虚幻的世界是一个真实的世界。
你生活在一个假世界里,觉得眼前的“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是一个真实的世界,那你就错了。
可以说,不管是中国的哲学还是欧洲、印度的哲学,首先都要解决一个问题: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
所谓“认知”,首先就是要认出这个世界的真实性和虚幻性,要不然你岂不是瞎耽误功夫!
1. “知道你自己在什么地方,才真正是明白的”
我们经常说“奋斗首先要搞清楚自己是站在一个什么样的扶手电梯里”:如果扶手电梯是往下走的,你的奋斗会是一件很悲催的事情,你应该选择一个向上走的扶手电梯。如果你不分青红皂白说要奋斗,随便就踏上一个扶手电梯,那可能会是一个非常悲剧的事情。
说到认知,就是跟梦相关,就像《盗梦空间》里有一个人,在采取行动之前,要仔细辨认地毯或者陀螺——他要知道现在是在哪儿,然后才能够下判断,做决策。
德鲁克说“世界上最没有效率的事情,就是以最高的效率去做一件根本不值得做的事情”,这句话里隐含着认知的重要性。
我们说认知很重要,最重要的认知就是要回到苏格拉底告诉雅典人的那句话。那句话不是苏格拉底说的,是有人去一个叫德尔斐的神殿求的签。来自德尔斐神殿的这句话直译就是“认识你自己”,意译就是“自知者明,知道你自己在什么地方,才真正是明白的”。
2. “在泰坦尼克号上争头等舱”
IBM的前CEO郭士纳在回忆如何把IBM从破产边缘拉回来的时候说过,他做过几件正确的事情,其中有一件事情非常关键,就是大胆地结束昨天的战争。他发现IBM当时做的事情是在打一场昨天的战争,或者说是在打一场已经结束的战争。
什么是“昨天的战争”呢?就是这个趋势已经发生了,悄悄转变了,而你还没有意识到,还在一个过时的产业上要取得优势。这种状况,我对它的说法就是“在泰坦尼克号上争头等舱”。
这是一件很悲剧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个很容易犯的错误。原因在于,当我们已经置身于泰坦尼克号,我们的目标只在这艘船上,而不知道这艘船正在沉。
郭士纳说的“要大胆结束昨天的战争”,其实也就是他看到了他所处的这个产业,以及IBM正在做的事情是一件虚假的事情,所以他没有把宝贵的资源浪费在逐渐虚幻、消失的一个行业上,或者说,他的洞察力使他能够避免“在泰坦尼克号上争头等舱”。
我记得木心有一句名言“我悲哀地看着你们这群不知道悲哀的人们。”这里可能包含着一个高维和低维的问题——我们所说的梦的世界和非梦的世界其实是不同维度的世界。
大家可以想一想,我自己或者我身边有没有人轰轰烈烈、扎扎实实地在做一件可能不太值得做的事情?
《庄子》第二讲:大梦谁先觉
一、爱做梦的庄周
人人都会做梦,但不是人人都能够把梦做得高大上。整部《庄子》,记录了十个半梦,著名的有蝴蝶梦、骷髅梦等等。在庄子之前,典籍中也写梦,但都比不上庄子把梦上升到哲学的高度。
所以,要理解庄子,就必须了解他的梦。
我先讲讲庄子之前的人们的梦。
大家在李密的《陈情表》当中,读到过“生当结草”的句子,这个“结草”就来自于《左传》。《左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晋国的魏颗与秦军作战,抓获了秦国大将杜回。怎么抓住的呢?是因为一个叫结草的老人绊倒了杜回的马。这个老人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绊杜回的马呢?
原来,魏颗的父亲在死前,嘱咐魏颗,自己死后把小妾们嫁出去。可是临死前,又说要让这些小妾陪葬。魏颗的父亲死后,魏颗把这些小妾都嫁出去了。别人问他,他说:嫁小妾的决定,是父亲清醒状态下作出的,而作陪葬决定时,父亲已经陷入混乱。因此,应该按照清醒时的决定执行。这小妾之中,就有结草的女儿。
抓着杜回的那天晚上,结草就托梦给魏颗,说自己就是想报答他的恩情。
这个托梦的故事,神话的成分还很多,实际上不能算作一个纯粹的梦。
下面我再讲一个关于梦的故事,记载于《左传》,原文如下:
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坏大门及寝门而入。公惧,入于室。又坏户。公觉,召桑田巫。巫言如梦。公曰:“何如?曰:“不食新矣。”
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六月丙午,晋侯欲麦,使甸人献麦,馈人为之。召桑田巫,示而杀之。将食,张,如厕,陷而卒。小臣有晨梦负公以登天,及日中,负晋侯出诸厕,遂以为殉。(《左传·成公十年》)
这个梦由三个故事组成。先是晋侯梦到有个厉鬼找他算账,就求问桑田。桑田说这个梦预示了晋侯的死,晋侯没机会吃到今年的新麦子了。接着,晋侯梦到自己的病已经到了膏盲之间,不可医治,这与秦国的医生诊断非常吻合。到了六月,新麦子下场,晋侯就用新麦子做了食物。
大家注意,桑田曾说晋侯吃不上新麦子的。现在新麦子的食物已经做好了,放在了晋侯的面前。晋侯就把桑田叫来,让他看了食物,下令把桑田杀了。
接下来,晋侯突然肚子不舒服,就去厕所,脚下一滑,一头栽倒厕所里,淹死了。
上面的两个梦,意味就在于梦境预示了现实,是对未来的提前暗示。也就是说,梦中的事是真实的。
但庄子的梦不是,他打破了真实和虚构的界线,打破了现实和虚幻的界线,还原了一个非真非虚的的世界。
这个世界,就是“混沌”。
二、庄生晓梦迷蝴蝶
庄子梦蝶的故事很有名。我们先看原文: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当时庄子还在做着漆园吏,没事的时候,就在园子里蹓跶,走的累了,就躺在树旁睡着了。梦中自己化作了一只自由自在的蝴蝶。醒来后,他就开始犯糊涂了,不明白是自己在梦中化作了蝴蝶,还是蝴蝶在梦中化作了自己。
这就是人生的“迷”。
这迷是人生中的困惑。庄子认为人生人生之所以有迷惑,就在于人总是执着于现在和当下,执着于现世和功利。这种认识之下,此地便是全部,当下便是永恒,功利就是一切。这就是井底之蛙的见识,也是“望洋之叹”。
另外一种迷,就是迷于“我见”。人的认识来自于经验,而经验来自于“我见”。庄子在《秋水篇》中说“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说的就是这种迷。所谓“固执”,并不是他不想获得真知,而是他的目光决定了他的真知就那么大。习惯了小水塘的青蛙,对它讲大海是没有意义的。
人生的过程,庄子说,就是一个迷的过程。这就是蝴蝶和我分辨不清的原因。面对这样的迷,庄子不认为需要把“我”和“蝴蝶”认真地区分开来。他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摸象的盲人,难于找到世界的真相,最好的办法,就是“混沌”。
“混沌”是中央之帝,没有七窍也就没有了认识与智慧,也就没有欲望之迷亦没有智慧之宥。“混沌”取消了物我的区别,取消了时空的分别。世界和人生回归到了老子所说的“鸡子”的玄妙境界。
庄子啊,在现世面前,难道真的是一只在泥水里逍遥的乌龟?
有一部电影叫作《盗梦空间》,说得就是关于梦境与现实的故事。何谓真实?何为虚幻?如果真实来自于偏见还叫真实吗?虚幻是不是另外一种真实?《黑客帝国》中先知对尼奥说:“真实并不存在。”她潜台词的含义,是指每个人都有自己所认为的真实,但这种真实其实都是整个世界的一个碎片。当我们认识不到这个世界的整体,真实就永远只是偏见。
庄子的蝴蝶给我们真正的哲学启示,也许就在于此。
那么,为什么是“齐物”呢?
三、齐物
《庄子》中,从语言学角度而言,“齐”和“一”是两个非常关键的词。“齐”是“混同”的含义,“一”是“等同”的含义。庄子说,要“一生死”,也就是把生死看作一回事。有了这种思想,他才会在自己死后“鼓盆而歌”,才会要求取消物我的区别,取消生死的差异。他提出的观点就是“齐物”。
“齐物”,就是物我同化,物我同一。
庄子在《知北游》中,借用舜的口,直接回答了什么是“物我同化”:
舜问乎丞:“道可得而有乎?”曰:“汝身非汝有也,汝何得有夫道!”舜曰:“吾身非吾有也,孰有之哉?”曰:“是天地之委形也;生非汝有,是天地之委和也;性命非汝有,是天地之委顺也;子孙非汝有,是天地之委蜕也。故行不知所往,处不知所持,食不知所味。天地之强阳气也,又胡可得而有邪!”
原来,我们所见的一切都是“气”的变化,阳气阴气变化而生万物,这就是物的世界来源。身体、性命、生存、子孙,五子(房子、票子、车子、妻子、子女)都是这些“物”的形态。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有”其实并不能保证“真有”。身体会生病衰老,姓名会结束,生存如此艰难,房子会变卖,票子会跑到别人口袋里,车子会折旧,妻子有可能改嫁,子孙最终会离开……这些痛苦我们无能改变,“我有”不过是一个梦罢了。面对这样的痛苦,我们该怎么办?
庄子说,为什么不去追求“道”呢?“道”不生不灭无生无死,变化不拒而与世长存,这样就没有什么可以失去了,没有失去,哪里来的痛苦?
你放弃了“我有”的认识,你没有了“我”的认识,你也就与物一体了,就合乎“道”了。
是不是很吊诡?
庄子认为人的世界,由身体、心智和精神三个层次构成。一般人只在身体的层次中,有些人能够上升到心智的层次,只有极少数的人,可以感悟到精神境界。一旦到了精神境界,人就可以真正地做到“逍遥”。那么,怎么才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庄子在《逍遥游》中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也就是彻底放弃“我”。
一个社会,管理者“无我”,就能够公平做事一心为公,普通百姓“无我”,就能够和睦相处其乐融融。这样的社会,就是一个自足自乐的社会。
这样,“物”“我”已经没有区别了,哪里来的战争和痛苦呢?
这样理解庄子,理解庄子的蝴蝶梦,似乎没有什么不可以。但是,洒家以为,这还达不到庄子思想的精微之处。这精微之处在哪里?
什么是真实。
四、质疑的力量
我们再回头看一下原文:
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庄子·齐物论》)
大家仔细看了,庄子并没有肯定或否定什么,他只是在提出一个问题:庄周梦中作了蝴蝶还是蝴蝶梦中作了庄周?
庄子也许并不想真的想清楚到底谁梦谁,他只是提出这个问题,去问所有把梦当作了现实的人。如果他能够见到南唐李后主,就一定问他的痛苦是不是由于醒悟了“梦里不知身是客”,才在幸福的失落中跌倒在现实的痛苦中?他也许会劝说李后主:你放弃了过去与现在的区别,不就没有痛苦了吗?痛苦来自于差别,差别来自于比较,比较源自于区分。反过来想,没有了区别,哪来的差比较,没有了比较,哪来的差别,没有差别,哪来的痛苦?你的痛苦,都是源于你有一颗比较的心啊。
在真实和虚构之间,庄子提问了:你认为你所认为的就是你认为的吗?
也许《黑客帝国》的先知可以回答这个质疑,她说:“没有真实,也没有虚构。一切都是你心中所想的结果。你信了,就是真实;你不信,就是虚构。”
也许,庄子真正想说的,不过就是“物”不过是“我”的想象,“我”也不过是“物”的想象。执着于什么是真实是没有意义的,有意义的只在于想象本身。这就是“梦”
人生如梦。
这个感慨,由于有了庄子,少了许多消极的成分。正因为这一点,才有那么多的人呼应着他的质疑。当苏轼高歌“人生如梦”,把一杯清酒倒入江水,来祭奠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时,脑海里是不是闪过庄子的身影?当李商隐写下那句著名的诗句,感慨人生的困惑时,是不是也在思考着庄子当年在漆园里思考的问题?
庄子的这一梦,不是做给自己的,是做给天下所有执着地扣问生命的人的。他告诉他们:即使自己困顿痛楚到无路可走,依然可以有一个世界为自己所有。这就是精神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我与物已经浑然一体;这个世界里,我有着超越自己的力量;这个世界里,能够体会到来自大自然的宁静。
这个世界,不在别处,在你心里。